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秦吏 > 第0929章 渭水不洗口赋起

第0929章 渭水不洗口赋起(3 / 4)

众亭卒都点头:“武忠侯确实亲民,说话真是通俗易懂啊!”

  但心里也有些不以为然,这些好处,倒是美了那些所谓的“有功将士”,但这和他们,和大多数故秦民有什么关系呢?

  “不止如此。”

  杨喜压低了声音,对众人道:“有件事,官府之令九月份才到,我便先告诉二三子。”

  “武忠侯还说,胡亥已征了数次口赋,故今岁不再加征,先前未交足,被勒令服役代赋的人家,也大可将征令交到官府,一笔勾销!而从明年正月(夏历十月)起。所有年七岁以上,年十七以下孩童少年,每年需缴口赋,较之前减半,仅10钱!”

  这下众人再没有事不关己看个热闹的镇定了,都发出一阵惊呼:

  “此言当真!”

  秦朝的赋税有许多种,而口赋尤为重要,律令规定,民年十七以上者出赋钱,成人每人每年四十钱,三岁至十七岁以下的孩童少年,则是每年二十钱。

  简单来说,就是人头税,所谓“头会箕敛,输于少府”。口赋是少府的重要收入来源,这笔钱专门用来修治宫室,治库兵车马。

  别看钱不多,但对于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农民来说,他们必须先把粮食换成钱,再交纳口赋,中间被收粮的商贾或官府再盘剥一道差价。

  而且要命的是,虽然理论上口赋一年只收一次,但从三十三年后,秦朝财政渐渐被四大征和内部的大兴土木拖垮后,为了维持收支,只能靠屡屡加赋。

  胡亥上台后,为了应付南方战事,东方叛乱,加赋已到了疯狂的境地,仅二世元年,就加征了四次……

  每个地方,都有富裕的闾右和贫贱的闾左,其贫穷程度,你根本想象不到。口赋却是一视同仁,不论贫富。

  官府一再加征,对富者生活毫无影响,中人之家勉强应付,但贫贱之民,就受不了了。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贫苦之民因为交不起口赋,而生子辄杀,溺死在田间地头的人间惨剧……

  繁衍是人类天性,谁家不想子孙满堂?若不是被逼无奈谁愿荼毒儿女?

  当时关中就有一句童谣:“渭水不洗,口赋起!”

  一年多下来,百姓之怨已不轻,这也是胡亥倒台后,地方上无一人怜之,而多是心安理得从了摄政府的缘故。

  可现在,武忠侯却一改胡亥、赵高之恶政,不但承诺今年不再加征,来年也依法只征一次,还令孩童口赋减半……

  如果说,让宫女出嫁只是在向北伐功臣将士分利,那这项举措,和减租焚券一样,却是扎扎实实泽陂百姓,给故秦民好处了!

  国家减税虽然不多,但蚂蚱腿也是肉啊。

  杨喜不知道,对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