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乡下人的悲歌(2 / 3)
路,每次有列车经过的时候,整个房间就像是要塌下来一样。来纽约一年后,她就卖掉了自己的车,因为她已经付不起保险和修车的费用了。
可是她不甘心!她从西弗吉尼亚州的乡下农场里考进了芝加哥大学,学了新闻传播,还学了中文和西班牙文,梦想成为一个国际新闻记者、自由撰稿人或者专职作家,所以毕业后来到了纽约追梦。
但是整整三年过去了,她被退回来的稿件已经可以塞满床底。她明明这么有才华,拿到了全部奖学金,得过全州写作比赛的冠军,可是在纽约,这一切一文不值。
她不想回到西弗吉尼亚的乡下农场里,那里只有无穷无尽的玉米地和小麦田,空气里充斥着牛群的屁味。几乎每个男人都酗酒,一半的女人也一样。年轻人不是跑到其他州,就是留在本地腐烂。大部分青少年会在18岁以前在凯美瑞的后座上失去童贞。
她知道自己长得漂亮,不止一个男人暗示过如果她愿意做他们的情人,完全可以不用过得这么窘迫。但是她仍然不甘心,她想要用才华而不是身体来证明自己。
不过这样的期待越来越像一个难以实现的幻梦。90年以后,美国自由撰稿人的黄金时代就彻底结束了。从40年代到70年代,每词1美元的稿酬和数不尽的刊物,可以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
如今30年过去了,物价通货膨胀了不止十倍,而自由撰稿人的最高稿酬仍然是每词1美元。谁让报纸、杂志的数量只有当年的3分之1,而想干这行的年轻毕业生却多了2倍呢?
而这个行业的年收入中位数是2万美金,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年收入中位数却是4万美金——只能讲,哪个国家都不缺文青……
苏珊觉得今天大编辑找她来,也许是自己时来运转了?只要能在《纽约客》发表一篇文章,自己就不再是无名小卒了。
于是在讲完自己的遭遇以后,她略有些惶恐地问道:“您需要我写一篇什么样的报道呢?”
大编辑只是和鹰钩鼻相视一笑,鹰钩鼻开口了,问道:“我这里有一份工作,如果你能完成,报酬绝对丰厚……而且,对你来说,也是改变命运的一个机遇。”
听完鹰钩鼻的介绍以后,苏珊也迷茫了。
其实这份工作的内容并不复杂,只需要自己给一个中国来的年轻作家当司机和导游,用1到2周时间,一路把他送到爱荷华大学即可。一切费用全部由鹰钩鼻来报销,每周还可以给她2000美金的报酬。
这对于在芝加哥大学读了四年书的苏珊来说太容易了。
但鹰钩鼻也暗示她要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如果能和这个年轻作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