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来自域外天魔的鞭笞(第四更 求月票)(2 / 3)
以外。
“有人说,文学作品诞生以后就不属于作家了。但是,它更不能属于那些无耻的书评人!”——巴基斯坦剧作家尤斯曼。
“张潮这个中国作家创作了一部纯正的美国小说,这是一个奇迹。而他祖国的某些文学批评家,却将之视为一部影射国内的中国小说。这真是今年文学界最大的奇观!”——岛国作家横川祐树。
“我们应当为《消失的爱人》哭泣,因为它被无耻地强J了!”——印度诗人蒙哈曼。
“谋杀!这是一场赤果果的谋杀!谋杀文学,谋杀作家。如果不阻止他们,屠刀终有一天会斩到我们身上!”——波兰作家马雷克·斯米茨。
这些都是在IWP里和张潮交好的作家。他们因为张潮的缘故,第一次得到了全球最大书籍市场——美国——的关注。
当然,他们内心深处,也是反感这种伎俩的。
张潮在燕京也不是什么事也不干。他让在美国的黄杰夫,每两天搜集一次最新的媒体评论,然后让许蕊雅翻译好,再发送给国内的《读书报》《青年报》等之前没有参合此事的媒体。
由于内容太多,这些报纸不得已要开个系列来报道。
这一下《南国》系就坐蜡了。如果是张潮自己下场,那就正中他们下怀了。
因为他们的文章至少表面上都是在夸,张潮想驳、想骂,都很难找到切入点——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
结果张潮竟然能让那些外国文学杂志和书评人来打脸……这完全超出了他们的经验了。
并且随着《读书报》《青年报》等国内期刊的系列转载,这场争论,已经从看似简单的文学批评,上升到整个中国文坛集体失格的高度了。
关键是他们就算想对喷,也得能找到关系先把他们的文章翻译好,然后发在美国的杂志、报纸上啊?
给卡尔森先生打电话,无人接听;发邮件,已读不回。
就这样,张潮一言不发,就领着世界文学批评界,围殴了几家报纸和十几个评论家半个月。
邹光明又是一个电话,把张潮拽到了鲁院的办公室,依旧是铁宁和王濛两个副主席。
铁宁满脸无奈,王濛则一看就知道是在憋着笑。
铁宁叹了口气,依旧温言道:“你说过不下重手的……”
张潮嘟囔道:“我自己都没写文章呢……谁知道他们这么不经打。”
王濛就哈哈大笑出来道:“你这个年轻人不讲武德,是不下重手,你下死手……”
张潮无奈道:“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反应会这么激烈……”
王濛解释道:“这是你不了解美国现在文学界的情况。他们对美国国W院过度干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