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159章 张潮的文学自白书

第159章 张潮的文学自白书(3 / 3)

《叙事学》中言道:“它们使我们吃惊地意识到,我们正在与之打交道的不是世界本身,而仅仅是世界上的又一种事物,一种由人创造的东西。”

  这个发现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打击是致命的,所有它打着真实的名义所进行的教化、引导都遭到了根本性的质疑,而且它让读者猛然意识到传统现实主义获取信任的方式不过是一种掩盖得更好、更富有欺骗性的技巧。

  这个发现激怒了读者。中国1985年以后的先锋小说就是用这种方式彻底打击了传统写作,迅速占据了文坛。

  而无论是马原(《冈底斯的诱惑》)、莫言(《酒国》等)都没有像王小波一样,在作品中将叙述行为暴露地如此彻底——暴露小说来源、暴露创作过程、袒露创作技法。

  王小波也站在了国内作家技巧性的顶峰。

  而无论是“繁复叙事”,还是“元叙述”,都是王小波在着力探讨的卡尔维诺的一个理念,即小说像计算机科学一样,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如今,先锋文学已经在国内退潮,当年叱咤风云的先锋作家群们,要么淡出文坛,要么纷纷让作品披上了现实主义的皮。

  张潮成名作《少年的巴比伦》,一度被评论界视为先锋文学重回主流视野的复兴象征。

  但是很快,张潮用他的后续几部作品表明,他似乎更有兴趣做一个通俗文学作家。不少文学爱好者对此还是颇有微词的。

  而张潮自己知道,对纯文学小说技巧的热爱,其实从未在他的心中熄灭。

  对《万寿寺》文学技巧的探索,目的是为了完成他的毕业作品——《刑警荣耀》。

  其实在那天晚上,他和余占冬,就在车里完成了一次极具先锋色彩的文学创作。

  余占冬的故事和张潮的故事,看似蓝本和再创作的关系,是硬币的两面。

  但谁又能保证余占冬的故事,就是百分之百的“真实”?人的记忆是不可靠的。尤其是与自身的关系越紧密、情感刺激越强烈,就越容易放大以及忽略各种细节。

  而故事里的程队长,在一次又一次的追凶过程中,对自己的遭遇又有着怎样的记忆?

  张潮决定在这部小说中,回归纯文学,像一封自白书,当成送给自己的毕业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