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164章 温柔的绝杀(两章合一,求月票)

第164章 温柔的绝杀(两章合一,求月票)(5 / 5)

直给我发短信?震得我腿都麻了。我在开会,还要发言,看手机成什么体统?”

  说罢才把手机掏出来,只见未读短信足足有七八条,皱起了眉头。这个记录员是《美文》杂志的一个小编辑,是知道分寸的,不是大事不会这么着急找他。

  【贾老师,见信速来,张潮在怼白老师,白老师形式不妙】

  【白老师顶不住了,他好像要翻脸】

  【白老师在摸杯子了,他好像要砸人……怎么办,您快来啊】

  【贾老师,您赶紧来吧,局面控制不住了……】

  贾平娃才看了4条,就听到白晔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老贾,有没有空,我要和你聊聊。”

  贾平娃看着面色不善的老朋友,心想早知道自己去送送张潮了,也就不需要面对这么尴尬的处境。

  贾平娃从口袋里抽出一根烟递给白晔,道:“咱们去教学楼后面抽根烟。”

  张潮回招待所收拾了一下行李,就一个人去了咸阳机场。

  《新芽》杂志的李启刚确实让自己去一趟沪上,不过并没有那么着急。他只是想早点离开漩涡的中心而已。

  哪怕这个漩涡是自己搅出来的。

  当时他并没有准备放过白晔他们。国内的文学批评界这十几年的踩、捧表演太恶劣了,甚至张潮求学的燕大、燕师大,也有不少中文系的教授、权威参与其中。

  例如2000年左右,大家很有默契地利用金镛好名之癖,集体吹捧金镛小说,希望在80年代显赫一时的“张(爱玲)学”以后,再人为制造出一个“金学”。

  金镛也被捧得五迷三道,所以又开始精修自己的武侠小说,就是所谓的“世纪新修版”。在修订过程中,金镛几乎把程墨等“金学家”的“指导”照单全收,结果就是“新修版”变得油腻无比。

  这种风气蔓延的结果之一就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长达20年左右的国内文学消沉期。

  到达沪上、入住酒店以后,张潮第一时间掏出笔记本电脑,输入了标题——

  《不止学校或职场——文学,隐形霸凌的重灾区》

  嗯,在国内,没有人比张潮更懂霸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