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02章 巅峰表演!(第四更)

第202章 巅峰表演!(第四更)(2 / 3)

的罪过。

  王小波已经借他的小说反复传达了一些真诚、美好的理念,让我们不要被庸俗的生活麻木,不能向愚昧的传统屈服,要有消融世俗规训的智慧、勇气和幽默感。

  ‘门下走狗’其实就是一种富有幽默感的表达。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愿意做王小波先生的‘门下走狗’——虽然他即使还活着,也未必在意。”

  一番话说完,让在答辩现场的所有教授、老师、领导都为之动容。张潮的答案完全超越了普通的毕业论文答辩的套路。在之前充分地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密的论证思维后,张潮在接近尾声时,又“感性”了一把。

  不少观看直播的大学生,更是在屏幕面前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几位答辩指导老师互相对视一眼,王安亿道:“最后一个问题我来吧——张潮,作为新世纪‘作家班’的第一个毕业生,你认为‘作家班’对你的创作的价值何在?

  现在很多大学都办了‘作家班’,你从自己两年学习的经历出发,说说看。”

  这个问题就轻松多了,张潮笑道:“早在50年前,当时燕大中文系的系主任杨晦教授就说‘本专业不培养任何作家’。而几乎所有人也都认为,作家是无法培养的——包括我自己。

  我,还有80年代的那些前辈们,在上‘作家班’之前,毫无疑问就已经是作家了。我们的写作冲动、写作风格,甚至写作技巧,都不是从‘作家班’中习得的。

  但是‘作家无法培养’,并不等于‘作家无需完善’。‘作家班’最重要的,就是提供了一个作家和作家之间、作家和学者之间、作家和普通的大学生之间,不断交流、碰撞的空间。

  这种持续、长久、深刻的人生经验,是其他任何短期的学习班不能提供的。我在燕师大的毕业作品,就是这种碰撞的产物。

  现在燕大、燕师大、复大、南大,甚至听说中大、西北大,都要开‘作家班’,我现在就担心一个问题——班太多,作家不够分怎么办?”

  一句话,又让现场和屏幕前,都响起了笑声。

  张潮继续道:“池子健老师曾经在一篇散文中说写作是一个不断销蚀自己的过程,当一个作家的人生经验销蚀殆尽,他的创作生命也走向了尽头。

  我希望大家办‘作家班’,能给作家们提供更丰富、更有趣、更独特的人生经验,让我们被销蚀的过程长一些,再长一些。……”

  一番话说完,张潮真诚地看着台下的老师们。

  答辩组组长钱立群教授和其他几位老师低声商量了几句,又和部委派来的两个旁听专家沟通了一下,最后在张潮的答辩表格上写了几个字,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