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人造“张潮”:一场关于“文学天才”的闹剧(5 / 5)
花城社、春风社,关键词:包装】
【要想人造一个“文学天才”,只有动笔的人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包装者。】
【花城社与张潮的合作始于2004年,过程非常的戏剧性。身为粤省最大的出版社,花城社竟然低下了它高贵的头颅,被初出茅庐的张潮耍得团团转,不仅给予了张潮夸张的首印数,而且还有极高的版税比例。它为什么要这么做?】
【我们还要问一句,这么成熟的商业手段,是张潮这样的19岁学生能耍得出来的吗?】
【我们通过查询花城社近几年的经营状况可知,身为纯文学“四大花旦”的《花城》杂志在近几年的销量十分惨淡,花城社也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而在文学领域,最能带动销量的,无疑是那些明星作者。但是当那些“名家”都星光黯淡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当然是再造一颗明星。而这些年卖书卖得最好的作家类型是什么?当然是像韩涵、小四这样的青春文学作家!】
【说起春风社,那更是经营青春文学的行家里手。为了打造年轻的明星作家,他们专门搞了一个布老虎青春文学工作室。此外,张潮之前销量最好的青春文学作家小四,和春风社的合作关系就十分紧密,春风社甚至为小四投入资源,让他成立自己的文学杂志团队。有了小四的成功之鉴,张潮父子后来选择和春风社合作,也在情理之中。】
【张潮父子后来又将文学版图拓展到长江社,是不是要表达“雨露均沾”的意思?那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包装张潮是不是会成为整个出版界的某种共识?】
【我们还可以看到张潮在搭上不同的出版社以后,迅速改变了自己的风格,从早期的社会批判,迅速转向了商业化写作之路。虽然偶有杂评和纯文学作品,但是显然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张潮了!】
【所以真相沉了下去,出版社浮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