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可以收网了(2 / 6)
伪装的。
妻子又和方老师聊了一会儿天,才起身离开。
方老师打开邮箱,下载了妻子给自己整理的文稿,其中第一篇就是他在科大荒原诗社时的作品:
【有一位骄傲的少年
坐在角落里
慢慢地品尝她的微笑
再也没有人会来了
有一位骄傲的少年
坐在角落里
她已消失
最后她的微笑也消失了
有一位骄傲的少年
坐在角落里
她不再相信眼泪
他不再相信奇迹
她只是一滴眼泪
他自己就是奇迹
有一位骄傲的少年
坐在角落里
再也没有人会来了。】
看到这首还略显稚嫩的诗作,方老师嘴角露出一丝微笑。虽然最后选择了科学道路,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一直对自己的文学才华十分自信。
当年考上中科大,他考了全省第一的那个单科,不是数理化,而是语文。所以他一直自诩“左手诗歌、右手科学”。最大的梦想也是老了以后,能回到故乡的小岛上隐居,与诗书为伴。
对于张潮,他的情感十分复杂。一方面,他厌恶张潮的张扬作风,认定他在燕大、燕师大的学习是涂脂抹粉,必有虚假之处;另一方面,他对张潮的文学才华略有妒忌但并不太怀疑。
此刻的方老师,还没有和那么多曾经的“志同道合者”翻脸,也没有被人雇凶锤伤、扔瓶砸伤,所以他的性格还没有发展到后来极端偏激的地步,内心的骄傲与坚持仍在,不愿意被一些NGO组织的控制。
但是他之前写的两篇关于张潮的文章,一篇虽然起了点效果,但是被张潮用毕业答辩直播这种浮夸的反击方式瓦解了;第二篇干脆没有激起一点风浪。
这在他的打假生涯中是非常罕见的。一般来说,当他打到像张潮这样的知名人士的时候,对方要么气急败坏、发文反击,要么丢盔弃甲、举手投降。像张潮一样,完全没反应,连自己的名字提都没提的情况极其罕见。
出现这种情况,方老师认为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张潮压根没有看到自己的两篇文章;另一种是张潮看到了,但是根本不在乎。
经过思考之后,方老师坚信是第一种。
想到这里,方老师对虚空当中的“张潮”发出了嘲笑:“‘青年意见领袖’?也只是被人控制的傀儡罢了。想让你看到什么就看到什么,想不让你看到什么就看不到什么。”
这么一想,方老师心中对于张潮那种隐隐的妒忌,消散了不少。
第二天一早,方老师就来到了燕京郊外一处小院落。这里的门口已经挂起了一个大大的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