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15章 我萧某人何惧!

第215章 我萧某人何惧!(4 / 6)

找不‘代笔者’,他就说‘代笔者’是亲爹,父子相隐;你说我们都见证了张潮的创作过程,他就说你们是‘团伙’作案,证据无效。

  他们不就是咬准了张潮拿不出能证明自主创作的证据,所以提前把所有侧面证据的路都堵死了。这本来就已经是一滩浑水了,那干脆把水搅得更浑。妈的,我就不信世界上糊涂蛋那么多!”

  王濛叹了口气道:“你这个当老师的,某些方面的警觉性连张潮都不如。你看看这些报纸。”说罢递给了于华一叠报纸,全是英文报纸,都翻开到了特定页面,不过都贴心地附上翻译好的打印稿。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文章——《中国正经历新世纪以来最大的文化偶像危机》。文章指出:

  【张潮被塑造为年轻人的文化偶像,是中国国家文化战略的一部分。他从崛起开始,就有官方力量为其保驾护航,似乎想通过张潮告诉人们——在中国,年轻人不必崇拜J·K·罗琳或者其他哪个外国的文化偶像。……】

  【但是,这个“人造”的文化偶像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围绕他产生的神话传说正一个个被戳破。……】

  【实际上,中国官方从80年代开始就不遗余力地塑造各种文化偶像,用以实现某些政治意图——或者是抵御欧美文化的交流、或者进行歌颂、或者是用小小的批评来转移人们对真相的注意力……】

  【张潮,是这种文化偶像塑造传统的集大成之作。所以,那些曾经被塑造过的,或者仍在被塑造中的作家们,围绕张潮形成了一个颇为严密的文化联盟。……】

  【这种文化联盟,阻碍了中国青年人对更开放、更自由的文学作品的追求。……】

  【张潮的成功,是打给中国年轻一代的一阵麻醉剂,让他们误以为张潮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

  于华紧皱眉头,又翻开下一份,是英国的老牌小报《每日镜报》,文章标题是《如何凭空制造一个文学明星》,这篇文章写得就比较戏谑:

  【近日,以《消失的爱人》闻名西方的东方作家张潮,正在被他所在国度的假象揭露者们送上个人声誉的断头台。……】

  【据悉,张潮的成功完全源自他的父亲,一个资深却不得志的文学院毕业生。……】

  【谁能抗拒一个千万富翁成为自己的学生呢?为此,出卖一点良心和职业操守,是可以理解的。……】

  后面几份外国报纸,不仅有美国、英国的,还有澳大利亚和日本的。

  于华把报纸一摔,怒道:“纯属胡说八道!”随即倒吸一口凉气,道:“他们这是想干嘛?”

  王濛冷笑道:“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