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大赛生变(2 / 5)
败了,能从你们那里得到宽容。你们会输,不是因为你们不够坏,而是因为你们太鸡贼,总觉得可以以小博大……】
【我不想博取任何同情,我也不想探讨这场阴谋背后有哪些政治博弈。我只要每一个在舆论场上对我施加恶意的人,都流下他们预期中我要流下的那些血。……】
【与其说我“好斗”,不如说我想要“公平”。为什么你们连这么公平的结果都接受不了呢?】
【虽然我一直不想在文章中号召什么、倡议什么,避免自己真的戴上“青年意见领袖”的帽子,但是今天我破例号召一次——我希望今后文化界的恩怨,都尽量参照我这个模式解决。……】
【既然你敢点燃林火,那就要有被烧死的觉悟。】
王濛看完文章,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才轻叹一口气,给副主席铁宁打去了电话,用轻松的口气道:“文章看了吗?嗯,其实张潮这是给我们解了套了。”
铁宁在电话里说了一阵,王濛道:“我想了很久,张潮如果一反常态,开始说软话了,反而让我们的这份文件显得太暧昧了。
之前张潮和我讲‘代笔门’后面有美国人在推动的时候,我以为会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没想到这么干脆利落地就解决了,但这也给了很多人想象空间。
现在好了,张潮把这最后一丝的想象空间也掐灭了。任何想利用文学作为斗争工具的人,以后都要掂量掂量。想站在背后煽风点火、拉踩捧摔,没那么容易了!”
铁宁又说了些什么,王濛道:“好,我们最好明天就开会把文件定下来。我们虽然不是什么执法机关,但是引导行业风气的工作还是要做。
张潮虽然死活不肯提交申请,但有意无意地还是帮我们做了很多工作。”
作协的文件很快就出炉了,并且全文刊登在权威媒体上——《致全国文学工作者的一封信》。这封公开信虽然一句没有提到张潮和方老师、莲岳等人的争执,却又好像句句都在提:
【我们呼吁全国的文学工作者,在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参加外国学术活动的时候,也要坚守原则、不忘初心,展现出中国作家的格局、骨气……】
【超出接待规格的吃请不去,超过礼仪范围的礼物不收,违背国格民意的观点不附和。……】
【坚持作家创作的独立性。……】
【面对观念分歧,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更要坦诚相待,多争鸣、少争斗……】
【多用作品说话,少拿资历说事,为青年作家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土壤。……】
【要勇于打破一团和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僵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