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御驾亲征,灭此朝食(4 / 5)
自足。”
邓小华接着道:“为了明年还有补助,我们除了要提高杂志销量,就要尽力多参加或者举行一些文化活动。包括进入校园做文学宣讲以及写作辅导。
这些都是要写进明年的补助申请里的。”
张潮恍然大悟道:“这就是那个钟伟明说的……”
潘要明点点头道:“钟伟明一个人赤条条无所谓。他已经是个成名作家,现时又做宝石、古董生意,不需要对港岛的文学存续担任何责任。
他把领补助说得那么难听,好像小华他们个个都吃得脑满肠肥。实际上就算领了补助,像《字花》这样的杂志也是艰难求生。你知不知道这里薪水最高的全职行政总监多少钱一个月?1万港币,包含全部。
1万港币在香港够做什么?洗碗工一个月也得2万港币了。如果不是对文学热爱,每晚去便利店上4个小时的班,一个月都不止这个数了。
他来《字花》之前还是其他报纸的资深编辑,硕士学位。今天他不在这里,应该又去跑市场了。”
听到这里张潮还是小震惊了一下。1万港币,在现在的港岛,连一个地段好点带独立卫浴的单身公寓都租不到,却已经是这本杂志固定收入最高的职位了。
原来以为港岛的文学环境再恶劣,至少也有本地这么发达的经济托底,从业人员的收入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儿去。结果真是突破他的想象了。
张潮相信潘要明没有骗自己,一来是两人之间的合作信任,二来人家也没有必要,毕竟太容易查证了。
潘要明这时候又对邓小华道:“你们先忙,我和张潮到外面聊聊。”接着就把张潮带出办公室。
两人来到走廊上,潘要明对张潮道:“这就是我们要把资源重点投入到BAND1学校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也想通过这次比赛,给港岛的文学社团、文学杂志,找找活路。
BAND1学校的学生质素高、底子好,更容易出现好苗子。关键是,他们的家庭条件都较优,更适合在港岛这个地方走文学道路。
今时不同往日,港岛的文学环境,已经容不得贫家子弟靠写作出人头地了。倪匡当年那样一个人给十家报纸写连载、买楼买车的奇迹不会出现了。
现在的港岛,不要讲严肃文学,就是武侠小说也没人看了。大家都是看娱乐周刊、看网路。
如果这次港岛的学生能获得比较好的成绩,说不定能刺激一下大家,一方面让大家更关注文学;另一方面,也算是《字花》这样的文学杂志、团体对社会有功用的一种证明。”
张潮闻言沉默了。如果说来这里之前,张潮还对潘要明隐瞒情况有一些芥蒂的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