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南北之争(1 / 5)
由于这个时代的彩信图片分辨率所限,只能看清楚粗黑的头版标题,具体内容自然看不清楚,不过刊头一颗大大的橘子倒十分显眼,正是香港最有名的八卦新闻周刊《橘子日报》。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钟伟明”也被加粗显示了。
张潮道:“我又不是什么娱乐明星,怎么《橘子日报》也对我有兴趣?”
潘要明道:“香港人最爱的新闻其实不是明星八卦,而是两种——一要有钱,二要争议缠身。你呢,就属于争议缠身的有钱人!”
张潮:“……”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潘要明道:“我不想那么早通知你,也是因为这个缘故。你来了,这些人更兴奋!”
随即又问张潮道:“你要不要写文章反击?我看你在内地报纸和博客上发的那些文章,都写得好犀利。如果你要写,我可以代表《明报》向你约稿。”
张潮叹气道:“我这次来,其实真没打算吵架。但是人家都杀到门口了……我先去买一份《橘子日报》看下钟伟明说了什么吧。”
报纸好买,楼下找个7-11就买到了。张潮顺便买了瓶快乐水,就站在路边看了起来。
钟伟明这篇文章的思路其实很简单——先把张潮定义为大陆官方力捧的文坛新王,左手胡萝卜、右手大棒,来香港就是借“新理念作文大赛”复赛一事,与港岛官方以及“南下文人群体”沆瀣一气,胁迫香港本土作家向内地文化屈服。
不过他举的例子确实很有迷惑性——
【……香港的御用文人们对张潮举办的“新理念作文大赛”趋之若鹜,仿佛有几个学生参加复赛,再由张潮赏几个一等奖、二等奖,香港的作家们也可以北上了。】
【其实大陆就算有金山银山,和你香港人有什么关系呢?电影圈这10年来的经验已经证明了,北上不仅不是香港艺术家的出路,反而是中了这些“南下文人”的圈套。】
【北上的香港导演个个水土不服,既失去了赖以成名的港岛本土文坛土壤,又不能真正融入大陆的演艺圈。他们用香港经验和技术为大陆升级了电影工业,但最后还是被抛弃。】
【这些导演,就像肥猪一样,被大陆电影圈吸干了血、吃光了肉。连带香港这10年的电影市场好惨淡,没工开、没钱搵,人才都流失到其他地方去了。】
【作家比电影人更有地域性,香港作家不立足香港,你立足哪里?现时有些人,靠写作在香港养活不了自己,写的书、编的杂志要靠“文学综援”才能活得下去——这些人,都是张潮招安的对象。】
【张潮可能给了他们一个幻梦,让他们幻想自己有了他的提点,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