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金镛的评价(三章合一)(2 / 7)
后来某国企在老挝买了一个矿,挖出来的“老挝田黄”不仅和寿山田黄一样都属于地开石,而且品质更纯净、个体更大,但国内囤有田黄的藏家却纷纷表示这种田黄“石质干涩”“不够温润”,所以价格一度只有国内田黄的百分之一。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翡翠身上。翡翠有一种伴生矿叫“水沫玉”,晶莹剔透,也有什么冰种、糯种、玻璃种之分,只从审美角度看和翡翠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翡翠就价比天高,水沫玉就接近白给。
翡翠价贵的原因,其实不过是乾隆时代的中国外贸商人,在两种宝石中选择了绿色的翡翠作为国际贸易的平衡物,把价格炒作起来了而已,因为这样才不至于满载而来、空手而归(没办法,东南亚当时太落后,没有商品能对标瓷器茶叶丝绸,十三行只能帮他们创造出来,类似的情况还有燕窝、红木等,乾隆狂吃燕窝就是因为他是十三行的总老板,得帮着炒作。纪晓岚在笔记中回忆过,自己小时候翡翠价格极低,时人都不把翡翠当玉看;长大后,翡翠价格尤在真玉之上。)。
经济是第一推动力,剩下的就看故事和话术怎么编了。
张潮上一世在深圳,有一阵业务集中在深中片区,住得也离国内最大的黄金珠宝交易集散地水贝很近,所以了解了一些,因此对这些石头基本没有什么幻觉。
不过他没有为难钟伟明的意思,马上就递了个话头给他,问道:“既然田黄更贵,一定有它的道理。钟老板能说说看吗?”一副热心请教的样子。
钟伟明这才松了一口气。品相这种东西就看你认不认,不在一个语境当中,说破天都没有用。张潮这么问,看来是有点要入彀的意思,于是耐心地解释:“黄芙蓉石,是在山洞当中开采出来;田黄石,是随着地质活动,从寿山石的母矿当中裂解出来,滚落到溪水当中,再埋藏进砂层里面,最终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里,寿山石先是与山体不断地摩擦、碰撞,周围的糟粕被磨去,棱角也慢慢被磨平。待石头滚入溪中后,就逐渐被一起冲下来的泥沙掩埋,河水及泥土中的各类金属元素开始对石头不断浸染。
随着金属元素的不断侵染和堆积,独石通体变黄。再经过氧化,石材表层形成了一层薄薄的皮壳,待到内部成熟到一定程度,‘老气’的‘田味’才逐渐显现,才成为真正的田黄。
正是田黄石有这样的磨练过程,所以才外形圆润、质地温润、色彩醇熟。也只有田黄石,才有这种精华蕴藉、沉静内敛的特性。历代的皇家贵族,都把田黄视为最名贵的宝石,是有原因的。
只有你沉下心来,仔细欣赏、把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