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大手笔的复赛“题目”(4 / 5)
采访,自己这个组织者也在其中,实在分身乏术。干脆避嫌算了。
而阿来在作家当中属于少壮派,又是中学语文老师出身,兼擅小说和散文,诗歌也写的不错,让他做评委会主任,可以很好地居中平衡。
阿来对张潮来说,即使不算“知遇之恩”,但也相差不远了。当年他指名让自己陪同游览家乡,并给他极高的赞誉,可以说为张潮扫除了很多障碍,让许多对他心有不轨的人望而却步。
所以张潮亲自开车去机场接阿来。
看着眼前成熟许多的张潮,阿来也有诸多感慨。他没有想到2年多前那个还略显稚嫩的高中生,如今已经堪称是叱咤文坛、搅动风云的大手了。
两人在路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近况。阿来忽然问张潮道:“你发给我的那个复赛题目,我反复斟酌了,一方面觉得题目不错,发挥的空间很大;另一方面,又觉得解读的歧义很多。你自己有什么想法?”
张潮笑道:“阿来老师,这次既然是您担任评委会主任,我连评委都不是,就不干涉您的工作了。这次的题目,其实也是我在香港期间,受到那个城市的启发,才想到的。”
阿来打趣道:“我事先设想了很多你可能会出的题目内容,但没有想到竟然这么大手笔。这一届出了这么个题目,你下一届该怎么办?”
张潮也玩笑道:“我准备‘阔一届、穷一届’,这届的题目钱花多了,下一届就出个便宜点的……”
两人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酒店。
其他评委也先后抵达了酒店。大家略做休整以后,就和《新芽》《青春派》两个杂志的组织者,开了复赛前最后一个工作会议。
又是一夜过去。2006年7月31日的早晨9点30分,第八届“新理念作文大赛”复赛,于沪上展览中心,正式拉开了帷幕。
200多名选手,已经在9点左右全部签到。张潮看过了名单,有欣慰,也有小小的失望。欣慰的是所有大陆、香港,以及澳门的选手,都来参加复赛了。
小小的失望,是台岛选手,全部缺席。不过这是预料中事,不值得太过失落。
众人汇聚在展览中心东边大展馆的面前,现场已经布置得花团锦簇,转播的镜头紧紧对着每一个学生,将他们脸上的好奇、紧张、兴奋……都一一记录。
张潮不是一个罗嗦的人,也不想发表什么赛前动员,他相信既然这些学生既然已经来了,那就已经做好了全力以赴的准备。
他朝着众人点了点头,只说了一句:“来齐了?我们开始!”转身就推开了展馆的大门,然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让选手们鱼贯而入。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