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年轻的挑战者(1 / 6)
一等奖文章早已经打印好了,很快就到了张潮手上。
张潮一边看,一边听负责评审现场协助工作的马伯慵介绍道:“这次已经评出来的一等奖作品一共32篇,二等奖作品109篇,剩下的是三等奖作品。
奖状已经打印好了,奖杯底座的名字也正在刻。现在就差一篇文章还不能定下来了。”
张潮很快翻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有昨天采访里大放异彩的周霖楠,有后来成为福海省最有代表性的青年作家的龚婉莹,还有之前在香港由徐子东引荐自己认识的林嘉翰。
除了林嘉翰是香港人,自己上一世实在对香港文学新人很陌生,不知道有没有“写出来”外,其他几个或熟悉、或有点印象的名字,后来确实都在文学上有一番造诣。
所以这些人的文章斩获一等奖,确实没有什么争议。
张潮浮光掠影地浏览完以后,放下稿件,对评委们说道:“各位前辈辛苦了,选出来的这些一等奖文章都很公允。我觉得就凭这些文章,这一届大赛就非常成功了。”
阿来道:“正是因为大家都很较真,所以在最后这篇文章上犯了难。有些人认为应该评一等奖,有些人认为只能给优秀奖。我也说服不了他们。”
说罢,又把文章递了过来,其他作家也紧盯着他。张潮虽然是现场最年轻的一位,但是他的意见却让在场所有人都很重视。
张潮心中虽然好奇什么样的文章能够引发这么大的争议,但是最后还是忍住了,看也不看,把文章倒扣在桌面上。
阿来和其他评委都很诧异。
张潮道:“我既然决定不当这个评委,就不想左右评审的结果。各位之前的工作做得已经很好了,我此刻介入,其实是对大家的不尊重。”
阿来有些着急,连忙道:“大家就是定不下来,才一致同意把你叫过来的。你真的不看?”
张潮道:“大家对我这个后辈晚生这么信任,我很感动。但是从我决定不做评委那一刻起,我就和所有读者一样,只有等待名单出炉,而不能干涉评奖过程。
既然已经选出来的32篇都当之无愧,那么我相信大家最后一定能形成共识,无论一等奖数量是变成33篇,还是维持32篇,都是最好的结果。
而且根据我们的评审规则,最后的决定权在评委会主任手上。所以……”
张潮拿起稿件,又递还给了阿来,致歉道:“阿来老师,我不来,你肯定不安心。但是我来了,也不能越俎代庖,所以还是您要承担这个压力。抱歉!”
又转身对其他评委道:“大家争执得这么激烈其实是好事,说明都用心了。说破天去,就是一篇学生写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