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这个,就叫做专业!(5 / 6)
?
就连上美厂的金厂长都感兴趣了,低声问身边的张潮道:“方便讲一下,这部动画片的制作成本吗?”
张潮犹豫了一下,伸出右手,摊开巴掌,把5个指头都展开来,晃了一下,说道:“5亿……”
金厂长差点没从座椅上跳起来,还好张潮马上补了一句:“……日元。”他才舒了一口气,但是很快反应过来——
5亿日元,按2006年的汇率计算,也就是2000多万人民币?这样一部动画,才2000多万?
金厂长又不平衡了。1999年上美厂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制作了《宝莲灯》,成本还花了1200多万,而且耗时整整3年。
《你的名字》在日本制作,只花了8个多月、2000多万,从效果来看,和《宝莲灯》简直就是两个时代的产品。
张潮解释道:“原本要不了这么多。因为既要制作中国版,又要制作日本版,所以成本多了近1亿日元……”
金厂长知道不是细问的时候,只能在内心感慨了几句,就继续安静地观影了。
110分钟的电影放完以后,除了张潮以外,现场所有人都久久沉浸在复杂的情绪里,不能自拔。就连参与了制作的“潮汐文化”工作人员也是一样,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完这部电影。
良久,现场响起了掌声,虽然因为只有几十人,并不那么如雷如潮,但却整整响了2分多钟才平息下来。
甚至有感性的女记者哭了出来,不知道是被动画的情节所感动,还是被电影的画面所震撼。
但是大家都确定了一点,这场本来因为只有“潮汐文化”和“上美厂”两个单位参加,而显得有点夸大其词的“中国动画动产业技术升级转型研讨会”,此刻完全落到了实处。
相比于好莱坞动辄上亿美金投资的3D动画技术,新海城的这种制作思路,似乎更加适合今天的中国动画升级、转型。
当然,只有张潮知道——没戏!从上一世的经验来看,中国动画最终闯出一条新路,靠的还是3D技术。只不过那要到10年以后了。
但是这并不妨碍张潮在随后的研讨会和记者采访中,把自己这几天“恶补”的《你的名字》的动画制作术语,不要钱一样倒向上美厂众人和记者们。
把所有人都灌得晕乎乎的,仿佛学到了一切,但是好像又什么都不会。这种感觉汇总起来,对张潮和“潮汐文化”就一句话——
“这个,就叫做专业!”
第二天,盛赞《你的名字》的媒体报道文章,就占据了报纸相关板块的主要版面,几乎所有记者都用尽了自己知道的肉麻词汇,把《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