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61章 一气化三清(求月票!)

第261章 一气化三清(求月票!)(3 / 6)

的说法。”

  “你别拿我的啊,你自己的看完了吗就拿我的。”

  “你手里那份标记的是第几章第几节?我要再看一下,怎么越看越糊涂了呢?”

  ……

  400多页的稿纸,很快在众人的你拿我取下变得毫无头绪、杂乱不堪。编辑们都懵了,张潮这个故事,一开始时无论立意、文笔还是节奏,都堪称佳作。

  比起杨红樱等人的创作,多了纯真和质朴,没有特意取悦少年儿童读者的夸张、搞笑;和曹文宣的比起来,又少了那种主题先行的隐蔽说教。

  正当大家为张潮的创作有了新突破感到兴奋地时候,故事后续的发展却让他们掉入了迷宫里。

  不断出现的新支线,将情节带入了纷繁复杂的诸多可能性里。有一点像去年他的毕业作品《刑警荣耀》,但是细看又大有不同。

  《刑警荣耀》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叙事语境下,对同一件事的迥异经历和解读,同时解构了客观和事实,让人物的命运踏入不同的终局当中,展现了小说在技巧层面上的可能性。

  “少年与流星雨”的故事则更像是不同的人对已有故事情节以及后续发展的解读、期待各不相同,张潮根据不同的解读和期待,不断衍生出新的情节。

  但是这些衍生情节每隔一段篇幅,就会被张潮重新收束起来,就像一条河,历经着“干流-支流-干流”这样不断分岔、不断汇合的过程。

  无论读者从进入哪条支流,最终都会回到干流。

  “张潮这是人格分裂了吗?”一个编辑揉了揉太阳穴,缓解一下大脑因为高速运转的发胀感觉。

  最早读稿的朱妍玲、单英琪,也最早看到了小说的后半部分。她们两个发现,小说越到后半部分,衍生情节就越少,叙事也就越集中。

  就好像越到故事后面,张潮的不同“人格”,对发展方向的意见也就越统一,最终不同人格开始融为一个人格。

  “大家先停一停!”朱妍玲和单英琪对视一眼后,对屋里的众人说道。

  “嗯?”朱妍玲虽然不是这里资历最深的编辑,但却是和张潮合作最早、接触最多的编辑,因此她一开口,大家都安静下来。

  朱妍玲整理了一下思路,对众人道:“我想我大概知道张潮为什么说可以把这个故事交给3个出版社出版了。

  从这400多页的稿子里,至少能拆解出3个以上情节连贯、内容完整、主题清晰,但是侧重点各有不同的故事出来。

  有的就是可以给儿童讲的睡前故事,有的则是现实感更强的小说,完整的则完全可以视为一部极具探索性质的现代主义作品。”

  朱妍玲话刚说完,众人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