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63章 学好数理化,啥时写作都不怕

第263章 学好数理化,啥时写作都不怕(2 / 6)

的社会资源和接触的人际圈子,远不是一般官僚能媲美的。

  就好像刘振云和他的弟弟,一个是无职无权的作家,一个是掌管一方司法的官员。但是人家在介绍两人时,只会说“刘振云是他哥哥”,而不会反过来用他来介绍刘振云。

  毕竟刘振云这个级别的作家,全国两只手就数完了;他弟弟这个级别的官员,至少有好几千。

  很多人说中国是“官本位”社会,其实准确地讲,在下面是“官本位”,在上面就是“影响力本位”了。而影响力里,名声是主要的。

  在这个层次上,张潮与韩涵、小四彻底分成了两类人——后者因为个人形象和创作题材的局限,只能算畅销书作家,韩涵还算半个意见领袖。

  张潮则成为了中国文学新一代的领军人物,代表的是整个国家青年一代的文学形象。几次深陷争议漩涡,打的也都是高端局,牵扯的议题往往十分宏大。

  如果说在张潮成名的头两年,还有人将他与其他“八零后”作家相提并论的话,那去年开始,这种论调基本就绝迹了。

  哪怕最苛刻的批评者,都不认为他们与张潮是等量齐观的存在。

  张潮在燕京发展出来的人脉,也不是像韩涵、小四一样是一群围着他们转的书商、演艺公司,而是实打实的老师和长辈。

  这些都是围绕张潮的无形资源。

  说通俗点,长福县的官员们,绝大部分在县志里都不会留下一行字;张潮,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不仅族谱要单开一页,县志上至少也要写上几段。

  这也是张潮这次回家,敢拒绝其他所有邀请的底气。被拒绝的人,只要懂事理的,也不会觉得丢面子,何况张潮还做到了一视同仁。

  所以这次演讲的规格,很自然地被提高了,周校长到时候恐怕都要坐到边上去。

  省、市、县三级电视台也都派出了团队,要对本次演讲进行报道,并且要争取在演讲结束以后,能采访到张潮。这可是张潮在“神隐”近3个月后,第一次在公众面前亮相。

  就这样,在各方人士的关注下,张潮演讲的日子终于到了。

  1月12日下午刚过2点钟,三中的校门口就开始热闹起来。各种车辆鱼贯而至,有些在门卫处做个登记才能开进去;有些只能停在门外,人要自己走进去;有些则需要校领导到门口迎接进去。

  自从张潮毕业后,三中就没有这么热闹过,周校长也很兴奋,不过恍惚想起了在办公室给张潮做接待工作的日子……

  高中部的学生们,都在宿舍区等待集合,他们三三两两拿着椅子在宿舍楼下的空地上攀谈,话题,自然是今天绝对的主角,张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