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65章 新“二十四孝”

第265章 新“二十四孝”(2 / 6)

在来之前,做足了功课,几乎把张潮以往所有的采访视频和文字都看了。

  在她印象里,张潮虽然在镜头或者话筒前有着异乎常人的镇定和聪明,但是从来不会像今天这样松弛,仿佛并不在意自己的语言是否有破绽——至少她从来没有见过张潮一边吃东西一边接受采访。

  就像刚刚那个回答,他坦诚地说让作品聚焦平凡“太难啦”,他只能“试试看”。这种近乎于“示弱”或者“留后路”的表达,在过去的张潮身上从未出现过。

  除非是在给别人挖坑。而今天显然不存在需要他挖坑的对象。

  张潮似乎放下了很多,但似乎又拿起了更多;张潮人就在她面前,但又似乎远在别处——肖亚娟很难形容自己的这种感觉。

  但现在,她也只能按照既定的问题问下去:“你在演讲中提到,希望三中的同学们先找到自己爱好的或者擅长的学科,拥有某一个职业技能,体验生活、感受人生,然后再选择是否成为一个作家。

  那是不是意味着你还是比较支持现有的高考制度和应试教育体制,鼓励学生先在应试中取得成功,再考虑艺术创作?”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应试教育纵有千般缺陷,但它保证了教育公平的底线。当然,这也需要付出压抑和错失个性化人才的代价。

  素质教育最大的问题它对标的对象其实是虚造出来的,也就没有了可确定的目标和执行方向。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即使是教育专家,也普遍对欧美日的教育体制了解不深刻,不知道人家具体好在哪儿。

  所以“素质教育”就成了各种崇拜、臆想和揣测的概念集合体,更像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或者“愿景”,而没有一条可以通往它的道路。

  无论是欧美的“快乐教育”,还是日本的“宽松世代”,本质都是冷战结束以后,统治阶层不再做打世界大战或者核战争的准备,降低理工科教育的难度和要求,剥夺平民阶层暴力能力的一个阳谋。(有几把枪不意味有暴力能力)

  ——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现在张潮无论说自己支持应试教育,还是支持素质教育,恐怕都会引起一定的讨论风波。

  张潮吃完了橘子,又掏出一本书漫不经心地翻看着,一边看一边说道:“我觉得‘应试教育’是个错误的定义。”

  肖亚娟:“嗯?”

  张潮这次认真了一点,把书合上,解释道:“应试,顾名思义嘛,应对考试。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教育活动,都要伴随着某种考试——可能是书面的,可能是实践的,可能是老师根据日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