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87章 因人设奖

第287章 因人设奖(5 / 6)

茅盾文学奖!只有茅奖有这个影响力,让全国人民都知道、都认可。”

  会议室里再次陷入了“嗡嗡”声中。

  这可是茅盾文学奖,不管它有多少争议,但始终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奖!

  任何在这个奖项上进行的动作,都要考虑到背后深远的政治和文化影响。

  大家讨论了半天,最后还是高红波代表其他副主席向铁宁提出了疑问:“您这么说,肯定是有预案了,大概是什么样的,能和大家说说看吗?”

  铁宁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就温言详细介绍起来:“我们首先要承认自己在文化传播上与先进地区的差距,除了茅盾文学奖,我们并没有其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奖项。”

  这点倒是没有什么人反对,要不是这是正式的工作会议,所有人的发言都要写进会议纪要,甚至可以直接说“茅盾文学奖”也没有什么国际影响力。”

  但是坐在这个屋里的,很多都是茅奖得主,所以也要彼此留面子。

  见没有人有异议,铁宁才接着说道:“所以既然要做,就要一次到位。要是畏首畏尾,到时候放个哑炮,再想着亡羊补牢,那就太晚了。

  我的建议就是,在茅盾文学奖下,新设一个「茅盾文学新人奖」,评奖周期为2年一届,主要褒奖过去2~3年表现突出的文学新人。

  如果第一届就在今年颁奖,那么就是颁给2004年到2006年出现在文坛上的新人的。提名方面,可以由文联、作协,还有各大文学杂志共同组成提名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

  至于具体的评选细则、获奖人数这些,我们可以等委员会成立以后,再细细商量。”

  铁宁说完,立刻就有人问道:“那具体是2年,还是3年?”

  铁宁大大方方道:“考虑到首届设奖的特殊性,所以范围放宽点,先3年吧,这样能把尽量多的文学新人考虑进来。

  下一届开始,既然已经衔接上了,那就2年一届!”

  立刻就有人暗笑,这哪是“首届设奖的特殊性”,明明是“张潮参评的特殊性”。张潮是2004年出的第一本书,到2005年影响力就已经很大了。

  不过还有一个疑问:“这个文学新人奖,要不要和一年后颁发的主奖项设置回避机制?比如获得了新人奖的,原则上不参与茅奖的评选了?”

  这个问题原本可以说是荒谬。茅盾文学奖还没有诞生过40岁以下的获奖者,“文学新人”怎么看都和这个奖项无关。

  但是因为大家默认张潮肯定是要获得新人奖的,而且也肯定是会提名茅奖的主奖项的,所以有此一问。

  铁宁道:“「茅盾文学新人奖」是颁给作家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