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89章 国际文化纠纷

第289章 国际文化纠纷(5 / 6)

别关注。张潮的《大医》获奖,证明了“国家叙事”与“拯救者情怀”在今天仍然能打动读者。」

  ……

  作为《纽约书评》的专栏撰稿人,哈罗德·希尔维尔斯在美国文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甚至被称为“另一个哈罗德”(哈罗德·布鲁姆)。

  他的文章一出,立刻就给投票给张潮的书评人指明了新方向……

  ……

  “这哪是我该不该获奖的问题,明明就是美国的文化精英想要和英国的文化精英Battle一下嘛!”已经回到燕京的张潮,看到马伯慵、许蕊雅等人汇总过来的资料,对面前的王蒙吐槽道。

  拿奖之后没两天,张潮就结束了在厦大为期两周的交流访问,本来想回家一趟,结果被王蒙一个电话打过来,让他别在外面晃荡了,赶紧回燕京,说说最近这“国际舆论”是怎么一回事。

  没王蒙的提醒,张潮也不知道为了自己得奖这事,美国那边都吵翻天了。现在一看,还真是一团乱麻!

  王蒙哪知道什么“Battle”,但也大概知道意思,于是问道:“具体说说看?”

  张潮道:“我专门让人查了美国国家书评人奖颁奖典礼以后的媒体报道,可以说非常敷衍。美国的几个大报都没有专门的报道,像《华盛顿邮报》对今年的颁奖只字未提,《纽约时报》就发了一条罗列人名书名的不分段简讯。”

  王蒙有些懵,要知道在他们这一代的作家眼里,这些美国文学大奖即使谈不上“神圣”,那也算得上一个隆重的国家级文化盛事,不说电视直播,详细报道总该有吧?

  「茅盾文学奖」虽然影响力日渐衰微,但是每年颁奖,中央台和各大报纸,都要用一定篇幅报道一下的。怎么美国连中国都不如了?

  张潮进一步解释道:“你看这次颁奖,我作为提名人,本来应该到场等待奖项揭晓吧?可Simon & Schuster就给我发了个邮件,看我几天没回就直接派人代领了。

  要真是一件多么大的事,那肯定要在邮件里再三催促,然后还要电话沟通。”

  王蒙接着问道:“那怎么又扯上美国、英国的文化精英斗争了呢?”

  张潮道:“东边不亮西边亮嘛。从新闻报道量来看,美国的文学奖,除了普利策奖外,国家图书奖和书评人奖的影响力都在衰弱,媒体和公众的参与热情逐年走低。

  但是英国就反过来了,不仅布克奖这几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还有奥兰治奖、科斯塔奖也跟着成为世界文坛的重量级奖项。布克奖还搞扩军,除了弄了个「国际布克奖」,还有针对非洲的凯恩奖,针对亚洲的曼氏亚洲布克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