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马亲王的定位(求月票)(3 / 7)
。”
马伯慵略有点意外地看了张潮一眼,旋即道:“是文学论坛那会儿吧?黄金狮子旗,榕树下,天涯。”
张潮点点头,道:“《从「机器猫」看阶级斗争的残酷本质》《殷商舰队玛雅征服史》,我当年可是奉为神作的……现在这些论坛都没落了,我看你也很少上了。”
马伯慵比张潮年长5岁,他写这这些作品的时候20出头,张潮那时才15、16岁,还远不是今天名满天下的青年作家,所以那时候张潮崇拜马伯慵再正常不过了。
相比于同年龄段的韩涵、小四,马伯慵作品的文学素养还是要高上很多的。
马伯慵自嘲地笑笑道:“现在一天少的时候要看几十篇散文、小说,多的时候要看上百篇,加上还要自己写,确实没空泡论坛了。”
张潮道:“你的文学品味、鉴赏水平和创作能力,其实完全可以支撑你做一个纯文学作家,只是你自己内心抗拒那么去写,我说的对吗?”
马伯慵错愕地看着张潮,不知道为什么他能看出这点来。
从在论坛上闯荡出名声开始,直到近年来连续出版了两部颇为畅销的小说《风起陇西》《她死在QQ上》,几乎所有人都把他视为一个通俗小说家,而且具有成为畅销书量产机的潜力。
最近他又在写幻想小说《笔冢随录》,一部分章节张潮已经看过了,同样十分敬爱。
这无论如何,都与“纯文学”不相干。就连马伯慵自己都没有想过这一点。
张潮却一下点中了要害,让马伯慵戏谑、幽默的表层下,那颗死寂了很久的“纯文学”作家的心,重新“怦怦”跳了两下。
原本的时空中,马伯慵曾经在2018年参加了一个名为「匿名作家计划」的写作比赛,以“匿名”方式将作品交给同样“匿名”的评委,然后最终决出奖项。
参加「匿名作家计划」既有在文坛崭露头角的实力新秀(如郑执),也有成名几十年的老作家(如阎连科)。
参赛的作家都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本事,“双匿名”犹如医药界的“双盲”测试,几乎去除了所有人情上的主观因素,也避免了“投其所好”的机巧。
结果颇为“残酷”,50后的陈雪、60后的骆以军、80后的七堇年,都止步首轮。路内、笛安这样的年轻实力派,也仅仅入围了长名单,没有进入最后决选的短名单。
而马伯慵则以一篇《卜马尾》,与阎连科等人一起“杀入”了最后的决选。虽然最后没有夺得大奖,但是也展示了他在纯文学创作方面扎实的功底。
《卜马尾》一反他以往偏于叙述干练、细节饱满的风格,呈现了出了一种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