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95章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月初求双倍月票)

第295章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月初求双倍月票)(1 / 6)

徐知远道:“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不是要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都倾注进去吗?我认为这样的一个‘形而上’的人,才是真正的你。”

  张潮反问道:“一颗鸡蛋包含了生她那只母鸡的DNA信息,那吃了那颗鸡蛋,就能推论出母鸡的品种、年龄和花色吗?”

  徐知远被问住了,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能看着张潮,希望他继续说下去。

  张潮也没有客气,接着阐述道:“看蛋,能看出鸡蛋、鸭蛋、鹅蛋和鹌鹑蛋的区别。吃蛋,挑剔的吃家也能吃出散养鸡蛋和饲料鸡蛋的不同。

  但也基本仅止于此了。比这更精细的描述,已经超出品尝味道的范畴。读书也是一样——揣测作者的文化背景、性别、性格,可能都有道理。

  但是试图通过作品来重建作者‘这个人’,我始终认为是一件狂妄而且愚……至少是不聪明的事。这甚至不是一种健康的审美行为。

  钱锺书先生婉拒法国女书迷登门拜访的请求时说‘吃蛋不必认识下蛋的母鸡’,我想原因也大概是这样。”

  毕竟徐知远是自己的燕大学长,张潮还是收敛了一点辞锋。

  徐知远消化了一会儿张潮的观点,他倒没有觉得被张潮冒犯了,只是想怎么把张潮引导到自己预设的语境中来。

  他忽然转头问张越然道:“越然,你怎么看作品和作家之间的关系?”

  在看戏的张越然没想到话头这么早就抛到自己这边,有些慌忙,过了一会儿才说道:“大部分作家是有自己相对固定的风格的。我认为这种风格本身是人格的组成部分。

  小说中的‘作家’即使不是真正的他自己,应该也是他自己的一部分。”

  说罢,有些不安地看向另外两人。

  张潮很快问道:“传播学里有一句话叫做‘部分真相不是真相’。那部分的人格,会是真正的人格吗?”

  张越然也哑然了。她第一次感受到张潮在严肃对谈中的机敏反应和压迫力,自己说话已经够中庸的了,但还是被抓住了把柄。

  其实不是张潮强势,而是他不习惯把“定义自己”的权力让渡给对方,然后再在对方的定义里拉扯出一个“调和的自己”以维持对话表面上的友好。

  下面的听众有点“燃”起来了——张潮不愧是“先天吵架圣体”,这才开场几分钟啊,就把主持人和嘉宾都怼了一遍。

  不过张潮并没有乘胜追击,毕竟自己和徐知远、张越然没有矛盾,自己之所以参加这个沙龙,也有自己的目的和想法。

  张潮放缓了语气,说道:“小说里的人物,连他们自己的‘真实’都做不到,何况作者的‘真实’呢?”

  这句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