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27章 「网络文学」的“大礼议”事件(第一更)

第327章 「网络文学」的“大礼议”事件(第一更)(2 / 5)

》的桐华,《朱雀记》的猫腻……

  当然还是有遗珠之憾。为了照顾老作家们以及考虑到社会影响,所选作品大多“正面积极”,那些太容易震碎读者三观的网络作家,如血红等,就暂时不位列其中了。

  即使这样,还是让许多老作家难以接受。

  一位老作家后来悲愤地对记者说道:“起初他提议把年龄限制到30周岁,我没有说话——因为我觉得要和庄重文奖(年龄限制为40周岁)做一个区分,无可厚非。

  后来他提议把初次发表作品的年限放宽到1999年,我没有说话——因为以前没有这样的新人奖,算是一种补偿吧。

  此后他又提议把引入读者投票制度,所有作品都要经过「网络」和「专家」双重评选,我也没有说话——反正我也不是组委会主席,手里也只有一票。

  最后他竟然提出把「网络文学」纳入评选范围,我觉得我该说话了——但说什么,都已经没有用了……”

  当记者问到这位老作家为什么“说什么都没有用”的时候,老作家支支吾吾了一会,最后还是叹了口气道:“张潮给的实在太多了!”

  说完记者和他自己都吓了一跳,老作家连忙找补道:“我的意思是,张潮给的数据太多了……我复述不来,你自己问他吧。

  总之,这是事关文学生死存亡的大事!你们一定要通过舆论的力量,让张潮知难而退,让组委会知错能改!

  大礼不可废,文学不可辱!看你们的了!”

  于是在外界越加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张潮不得不代表作协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对近1个月来,「茅盾文学新人奖」引发的种种争议进行回应。

  张潮本来还想以“我不是作协成员”推辞的,结果还是被王蒙、于华等人给推到了前台——谁让他是始作俑者?

  不过这也正是作协所希望的,一个奖项不怕有争议,就怕没人知道!

  像「茅盾文学奖」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争议前行——第一届获奖作品中就有个别非常不能“服众”,例如莫应丰的《将军吟》,无论获奖前还是获奖后,都鲜少有人提及,在文学史上也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类似的情况还有第二届的获奖作品,张洁的《沉重的翅膀》。此外第二届姚雪垠的《李自成》也被认为对当代文学缺乏启示而被认为不应获奖。

  「茅盾文学奖」争议最大的时代,也是它最受关注的时代;后来大家发现每年的提名者,不是成名已久的老作家,就是各地作协的主席、副主席以后,争议固然小了,但同时也失去了关注。

  争议变小和关注变少,究竟哪一个先发生的,又究竟哪个是因、哪个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