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纠结的韩涵与小四(第二更)(3 / 5)
的评奖机制是什么样的?
各地作协、出版社报送作家或者作品,然后进入漫长的审阅过程(有时长达一年),接着就是标准讨论和不记名投票……
最终难免演变了排排坐、分果果。
张潮将网络社交平台与可视化数据引入评选机制以后,一方面分化、制约了评委手中的权力,但另外一方面也解放了评委,让他们有充足的理由搪塞那些找上门来的人情。
这样的制度肯定还有漏洞,但是在施行之初,确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而对于铁宁来说,这是她正式担任主席以后办的第一件具有开创意义的“大事”!
虽然此前巴老卧床10多年,她也已经实际主持工作多年,但是真等这个担子全压到她肩膀上的时候,仍然感到难以承受。
这不是地方作协,可以躺平混日子。她要面对几乎是一个“烂摊子”——作协的权威弱化、争议不断;传统图书市场不断萎缩,文学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不断衰弱;世界性的认可度极低,中国文学被整体边缘化;青年作家梯队断层严重,成功者多视体制为束缚……
铁宁还是想要办点实事的,她所带领的这一届班子也有些奋发之志。「茅盾文学新人奖」就是在不改变现有格局的情况下,做的一种尝试。
而张潮,就是一个最好的“抓手”……
只不过王蒙告诫他们了,张潮虽然不是个叛逆青年,但也不是可以随意用体制权威拿捏的乖宝宝,不论想要让他做事,还是借势,都得和张潮商量着来。
不然和张潮进入对抗状态,恐怕先受不了的,会是作协……
新闻发布会后,张潮关于「茅盾文学新人奖」的发言,也被各家媒体以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报道与解读。
「茅盾文学新人奖」的热度,再次冲到了舆论场的中心位置,也引发了种种连锁反应。
首先是新闻发布会的“主角们”——网络文学作家。
他们原本和大部分人都以为单独设立「网络文学新人奖」是就为了给其他传统的小说、诗歌、散文新人奖做个陪衬、造造势,结果被张潮这么一说,这使命感一下就上头了啊!
这可是张潮,不是随随便便哪个文学评论家施舍了一点廉价的夸赞——张潮直接把自己放在了「网络文学作家」的位置上,为大家正名、加油。
而且拿出来的数据一个比一个震撼,网文作家们都懵了:“我(们)有这么牛逼吗?”
「起点中文网」在张潮的提醒下,顺势举办了一个“加更日”,提议所有网文都在那天加更一章,来回馈读者;同时“加更日”所投的月票,也翻一倍。
那些没有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