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39章 文学遣日使?

第339章 文学遣日使?(2 / 5)

然后拿着手机推开门,去了走廊上。

  现场一时间都安静下来。

  不过有了这件事的刺激,大家的思路一下子变得活跃许多。

  副主席张抗抗悠悠地道:“其实我们不用搞得那么正式嘛,为什么非要叫什么「访日代表团」,为什么不能是「赴日采风团」?

  作家嘛,总是要采风的。去日本采访,和去日本采风,审批手续还用那么严格嘛?”

  韦齐宁一时语塞:“可是……”

  他话还没有说完,另一个副主席高洪波也开口了:“如果采风可以的话,那「学术考察」行不行呢?燕大的比较文学研究所,还有中国现代文学馆,都常年和东大、早稻田等日本大学有学术合作。

  派一批年轻人过去考察也很正常嘛!”

  韦齐宁:“……”

  这时候铁宁也说话了:“俗话也说过嘛——「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也都是群策群力,想办法发挥这次活动的积极意义!

  邹院长是鲁院的,他想从鲁院里找一份让活动名正言顺的文件很难吗?毕竟日本的鲁迅研究团体那么多,他们每年的互动也是很频繁的。”

  韦齐宁见铁宁都如此说了只能叹了口气道:“我是不知道为什么你们要围着张潮这个娃娃转。他想干什么,咱们作协就得配合着去办——他连作协会员都不是!

  我就是觉得这么下去不行,作协的主体性都丧失了!以后还怎么开展工作?”

  铁宁闻言,脸上一向挂着的温和的微笑不见了,露出了严肃的表情,问韦齐宁道:“那你觉得咱们作协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韦齐宁道:“我们作协是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铁宁道:“这是写在墙上的,说的当然没错。但我问的是在你心里呢,作协是什么?”

  韦齐宁一时语噎,喉结上下滚动了几轮,想说点什么,却又没办法开口。

  这时候一向寡言、随众的李存保突然说话了,他先掐了手里的烟,慢吞吞地道:“我年纪大了,本来不太想说什么,但是最近张潮这个小娃娃倒真让我想到了什么。”

  李存保的文学创作活动集中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高山下的花环》是他的代表作,近年来产量略有减少,进入了半退休的状态。

  但是他年资老、威望高,一开口就是钟鼎之声,就连铁宁也要格外尊重这位军旅作家。

  李存保缓了缓,才道:“1979年我去广西的前线参战部队深入生活,有个负伤的老班长给我带了几张皱巴巴的纸,有的就是烟壳,上面都是丑丑的、被汗水被血水洇开的字。

  那是猫耳洞里的几个娃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