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46章 退堂鼓

第346章 退堂鼓(4 / 5)

疑虑?现在都说出来吧,我一一作答。”

  朱妍玲和张潮相熟,没有那么多客气,第一个问道:“这部小说更像是写给海外市场的——比如那些华人。”

  张潮点点头道:“是的,《原乡》的灵感本来就来自于我前段时间在美国的经历,里面的很多细节,可能只有唐人街的华人才能看懂。

  其实你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美国兰登书屋和Simon&Schuster出版社的编辑也在读。不过他们比大家辛苦多了,不仅要熬夜,而且没人请他们吃饭。”

  大厅里响起了一阵轻笑声。

  不过张潮这句话给编辑们打开了一个思路——这本书在国内的销量不好预测,但是从写法、内容来看,在美国市场的表现应该会很抢眼。

  加上美国书评界近年来对张潮的重视,所以《原乡》未来获得什么文学大奖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而且这部小说恐怕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文学研究的热门书目。

  要知道,图书销量的终端不仅仅有一个个的读者,还有一所所的大学、一座座的图书馆。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图书馆往往不会只买一本,而且借阅破损严重以后还会更新。

  这些都有利于图书的长期销售,也能够为出版社增光添彩。

  大家对《原乡》的销量又乐观起来。

  接着是「21世纪社」的王乔山提问了——这也算是老朋友,张潮出版第一部小说《少年如你》的时候,他就去过长福三中——他问道:“这部小说的宣传地位不好做啊,你自己有没有什么想法?”

  这句问题问到编辑们的心坎里了,张潮对自己作品的运营能力有目共睹,任何出版社拿到了他书的版权,都要尊重他的意见。

  虽然《原乡》从理论上说,想像《少年如你》《你的名字》或者《蜗居》那样卖上几百万册很难,甚至达到《刑警荣耀》100万的销量都不容易,但张潮说不定有什么“起死回生”的骚操作呢?

  编辑们的眼神变得热烈起来。

  张潮没有着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先把勺子里的麻婆豆腐一口吞下,然后用纸巾擦了擦了嘴角的红油,这才道:“想法嘛……说没有就太假了,但我想还是和最后‘成交’的出版社谈比较合适吧?

  而且我其实对《原乡》怎么卖也没底,否则也不会让大家来试读了。”

  编辑们有些失望地收回了目光,各自和身边的同伴窃窃私语起来。

  紧接着陆金波开口了——作为这几年出版市场的风云人物,他与张潮的“特殊关系”,让他立刻就成为了大家的焦点——“我觉得这部小说在国内的销量应该还是百万打底,上限未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