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350章 风暴!(求月票)

第350章 风暴!(求月票)(1 / 6)

如果说CCTV对张潮的访谈,还只是「茶壶里的风暴」的话,那马悦然的回应,则掀开了茶壶的盖子,把风暴释放到了全世界。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诺贝尔文学奖」依然是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文学奖项。尽管它被这样那样诟病,萨特甚至直接拒绝领奖,并且在拒绝声明中强调:

  “诺贝尔奖本身并不是西方集团的一项文学奖,但它事实上却成了这样的文学奖,有些事情恐怕并不是瑞典文学院的成员所能决定的。所以就现在的情况而言,诺贝尔奖在客观上表现为给予西方作家和东方叛逆者的一种荣誉。”

  但作为唯一持续颁发了上百年的国际性文学奖项,它积累了丰厚的声誉,也捆绑了巨大的利益,是最重要的文学风向标,没有之一。

  诺尔贝文学奖的终身评委一共就18个,从这个角度讲,作为终身评委之一的马悦然几乎是文学世界里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他的邀请与张潮的拒绝,足以让大部分业内人士侧目。

  尤其是那些张潮曾经留下足迹的国度。

  随着《华尔街日报》专题文章的刊发,一向活跃的美国文学界开始躁动起来,甚至引起了哈罗德·布鲁姆的注意。

  这位在耶鲁大学教了50年书,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有天赋、最有原创性和最有煽动性的一位文学批评家”的学者,维持了他一贯的学术立场,在接受CNN记者的访谈时,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的主流立场上给予了张潮强烈的批评:

  “这位中国年轻人的傲慢令我联想到我在《影响的焦虑》中描述的弑父情结。他错误地将文学评价体系等同于文化殖民,却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创造的文学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

  张潮的声明实际上是在拒绝参与世界文学的伟大对话。马悦然不该为年轻作家的文化自卑情结买单,正如庞德无需为李白的《长干行》译本致歉——他的退让令人失望。”

  哈罗德·布鲁姆一向对多元文化主义嗤之以鼻,虽然在21世纪已经开始被美国的主流学界所排斥,但他的主张却仍然有许多拥趸。

  随即《号角报》的专栏作者克里夫·加德纳就在布鲁姆的论述基础上指出——

  【张潮和马悦然之间的闹剧,完美印证了为什么每一个出色的大学都要设置一个“东方学研究中心”。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张潮拒绝的不是马悦然本人,而是拒绝被塞入由西方构建的“中国文学作者”形象框架。

  但可悲的是,他的反抗依然被困在西方设定的二元对立框架中,所有“东方学”的研究都早在几十年前就预言了这一点——即使并不是完全从文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