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攘外必先安内(4 / 5)
奸”的帽子,实际上并不能让张潮真正赢得舆论上的优势。
反而会让人觉得张潮站得高了、人也飘了,一点批评都受不了,还动辄就发动粉丝四处出征。
2007年的舆论环境,就是这么怪——你越强,就越得忍着;忍不住反击了,那是你没修养。
所以张潮虽然在第一时间就看到那些文章却一直选择按兵不动,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更“嚣张”一点——等他们“嚣张”到当初方老师、莲岳他们那个程度了,才好一网打尽。
省得东拍一只苍蝇,西捏一只跳蚤,没完没了。
结果马悦然这老头在燕大演讲一激动,他自己倒是脱身了,却把烂摊子留给了张潮——不过估计这也是马悦然事先想不到的。
张潮最后只能叹口气道:“这事只能我自己来平——大家还是说回正题吧。我觉得行程没什么问题了,饭塚教授那边应该也可以接受。
整个行程15天,不短不长,东京、京都、大阪……”
高洪波问道:“北海道不去吗?我看最早日本发过来的行程里有这一项,后来怎么划掉了?莫言他们前年去了一趟,说是很不错,莫言不是还出了本书叫啥来着?”
陈建功在一旁道:“《北海道的人》。”
高洪波道:“对对,《北海道的人》——北海道是日本文学的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地域,川端康成的《雪国》就是写北海道的。
他那个开头棒极了——‘穿过长长的界限隧道,就是雪国。夜的底色变成银白。’”
张潮打了个寒颤,连忙道:“北海道最美的时候是冬天——雪国嘛。10月上旬都还没有开始下雪,去了也看不到‘夜的底色变成银白’的景象。
所以还是算了吧,以后有机会再去。”
高洪波惋惜地“啧”了一声,道:“这样啊……还真是可惜,好吧。”
张潮心里捏了一把冷汗。莫言的《北海道的人》后来在网络上引起了多大的争议他可一清二楚,他特意让饭塚容取消北海道的行程,就是不想两者之间发生任何联想。
张潮心里最清楚不过,文化人写的文字里,就数游记最敷衍、最不可信,要么和郭德纲早年相声里的主流相声演员一样,到哪儿演出都要唱一句:“xx啊xx啊我滴故乡。”
要么和于秋雨老师似的,到哪儿都能说一套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的深刻大道理出来。
至于莫言属于哪一种,显而易见。只不过他本人估计没有想到,多年后自己的一个发言和这本散文集联系起来以后,竟然迸发出了如此独特的戏剧效果。
也算是某种由时间凝练而成的行为艺术标本了。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