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诺贝尔奖得主?插标卖首尔!(三更合一,月初求票!)(6 / 7)
回到家里,已经是夜色苍茫,月光裹着初秋的凉,透过窗户漫了进来。站在窗边,楼下的朝阳公园像块被揉皱的蓝丝绒,远望东三环的霓虹在西北方氤氲成一片暖雾……
张潮喝完一杯冰水,终于打定了主意,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喂……是我,张潮……有一场富贵送给你,敢不敢接?”
这场“战斗”,张潮决定了,要“高举高打”!
……
“所以,你认为帕慕克对你的批评是有失偏颇的吗?”来自《燕京青年报》的记者李东,坐在张潮的对面,问出了今天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这是一场非常正式的专访,地点在《燕京青年报》专门的采访室,不仅有记者,也有摄影师——《燕京青年报》的重要报道,不仅会刊登在报纸上,通常还会在刊发当天在燕京电视台播出。
张潮从容地道:“我需要纠正一下,他并不是有失偏颇,而是气急败坏——虽然我不愿意这么形容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特别是在我十分认可他的文学创作的情况下。
我在厦大访学期间,专门和同学们讲了帕慕克,我认为他是当世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但这次他说的话,不仅不体面,而且确实有些‘气急败坏’。”
李东面露惊讶的神色,道:“没想到你会用这么激烈的字眼来回击帕慕克——他可是200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啊!”
张潮脸上露出讥诮的笑容,不急不缓地道:“是啊,恰恰因为他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所以才格外‘气急败坏’——两个星期后,20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要颁布了。
在帕慕克先生眼里,「诺贝尔文学奖」的保质期大概只有一年,他得趁着奖章还没有发出腐烂的味道,赶紧把它兑换成足够的话语声量,好让那种众星拱月的感觉不会马上消散。
在我看来,帕慕克先生虽然有足够的智慧把伊斯坦布尔这座千年古城变成一本又一本的杰作,但却没有足够的坚韧来抵御诺贝尔奖奖章的诱惑。
某种程度上,我确实应该向他道歉。毕竟在全世界范围内,文学边缘化都是一种趋势,怎么能让本来就稀薄的聚光灯从伟大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身上挪开呢?”
李东听到这里,人都亚麻呆了——昨晚他接到张潮的电话的时候,张潮就说过他今天会正式回应帕慕克对他的批评,并且问他有没有胆量全文刊发,因为言辞会比较激烈。
通常来讲,中国的媒体是不太愿意无缘无故得罪诺贝尔奖得主的,尤其是帕慕克这样的作家,出版图书、邀请演讲……与国内的出版社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
但张潮给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李东请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