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中国当代文学的大型社死现场(2 / 5)
场的其他青年作家感到尴尬不已,张潮虽然「不在场」,但现场似乎有一双无形的眼睛,正笑眯眯地看着话题都围绕着他展开。
这种情况下,现场唯一还能保持平常心的恐怕只有马伯慵、双学涛两人了,毕竟和张潮接触得够多,还不至于被光环迷晕了眼。
双学涛就很直接地道:“「不在场主义」是张潮个人的文学见解,就我个人而言,还是喜欢把自己浸泡在蓝本里,体验到足够多强烈的情绪,才能形成足够强烈的写作冲动。
写小说本质上是创造出一个世界上并没有的东西,只要这个虚构的核心足够强大,那么无论「在场」还是「不在场」,都足以让文本具有强大的洞察力。
「不在场主义」终究是一家之见,不是创作的圭臬!”
双学涛说完以后,日本作家都用吃惊的眼光看着他,心想这是谁的部将?竟如此勇猛!
就连中国作家们也颇为诧异,心想双学涛这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张潮可是他老板!
唯有双学涛眼观鼻、鼻观心,说完以后就坐回了座位上,心里浮现起张潮昨晚给他打的电话:
“老双,明天你就使劲儿批我,越激烈越好……对,千万别客气……不会……不会我教你……”
不过经过双学涛这么一“闹”,现场的话题终于从张潮身上挪开,大家都开始热烈聊起自己的文学理念来。
而双学涛也成功引起了现场跟踪活动的记者的注意,在研讨会结束以后,特地留他下来做了一个小专访。
第二天的《朝日新闻》的文化版块于是就出现了一篇报道——《双学涛:来自黑水白山的凝望者》。
同来的马伯慵同样备受关注,因为今年角川书店引进并出版了他的《风起陇西》,所以特地联系另一家大报纸《每日新闻》为马伯慵出了一个专访:《马伯慵:解构三国的鬼才》。
就在其他中国作家都暗自妒忌他们两人的幸运的时候,张潮忽然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
他和角川书店将在「纪伊国屋书店」新宿本店,举行一场大规模的现场签售和读者讲座,届时会给所有人一次亮相的机会。
这是让交流活动从纸上谈兵变成物理意义上的“中国当代文学在日本”啊!
张潮这是利用自己的“流量”,给所有人造势。虽然本着“文人”的清高,应该敬而远之的,但是一想到如果能借此把自己的作品打入日本市场,不少人还是非常心动。
毕竟日本的图书售价远高于国内,而且有国际市场的话,还可以拉抬国内的销量,也能和出版社谈更高的版税。
这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清高毕竟不能当饭吃。
至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