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不真实的销量(月初求保底月票)(1 / 5)
陶国栋今年40岁,在小县城经营一家「学友书店」。书店位置很好,就在几个学校的学生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上,所以生意不错。
和所有学校附近的书店一样,「学友书店」最主要的收入来自于教辅、文具和饮料、零食,至于那些“文学书籍”,陶国栋虽然也会进一些货,但通常只放在最角落的位置里。
毕竟这些书价格又贵,家长看见还会老大不乐意,没几个学生会买。要不是每次渠道配货都要搭几本所谓的“畅销书”,他连瞅都不会瞅一眼。
小说,不就是瞎编的玩意儿吗?有什么好看的?想看去看《故事会》多好!
就像这次,渠道给他配了8本叫做《原乡》的小说,听说是个经常上电视的年轻人写的,可好卖了。
但陶国栋只觉得肉疼!这8本书花了他100多块钱的成本。100多块干点什么不好?买下酒的猪头肉能吃到明年去!
关键是渠道的人还说了,这本书今天无论如何都不能卖,一定要等明天开门了再上架,要是提前开卖算违反什么什么协议,到时候可能要罚款。
“事忒多!”陶国栋想到那个工作人员郑重其事的样子,不满地嘟囔了一声。
熬到晚上10点,街上一个下晚自习的学生也看不见了,陶国栋把摆在外面的烤肠机、卡牌、玩具、零食都收了回来,又扫了下自家店面前的地面,接着就准备打烊。
这时一个20多年的姑娘在他拉下卷帘门前的一刹那,闪进了店了,倒把陶国栋吓了一跳。他有些生气地道:“诶诶诶,小心点啊,砸着你怎么办?我可没钱赔你。”
姑娘连声道歉才让他消了气,问道:“这么晚了,你要买点什么啊?”陶国栋估摸着不是来买水的,就是给孩子买作业本的。
谁知道姑娘什么都不买,只问道:“老板,你这儿有《原乡》吗?”
“啥玩意儿?”陶国栋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大脑一片空白。
“《原乡》,一部新出的小说《原乡》!”姑娘又强调了一遍,然后用扑闪扑闪的大眼睛盯着他看。
陶国栋被盯得心里直发毛,但也想起来《原乡》是什么了。他转身钻进柜台里,然后掏出一本塑料封膜还没有撕开的小说,问道:“是这本吗?”
姑娘眼中顿时爆发出光芒,急不可待地问道:“是这本是这本!多少钱,我买!”说着就掏出钱包。
陶国栋“嗖”一下把书收了回来,连忙道:“这书,不卖。”
姑娘手里已经拈着一张嘎嘎红的“毛爷爷”,闻言愣住了:“您这里不是书店吗?书店不卖书?”
陶国栋连忙解释了一下规定,谁知道姑娘豪爽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