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月底求票)(1 / 5)
凭借CCTV的影响力和《面对面》栏目的收视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热度再次创了新高。
刊载这篇小说的《当代》,也如之前的《收获》一样让印刷厂开足马力加印,才让全国各地的读者能买到这一期杂志。
当然,让这篇小说蔓延得最广的土壤还是互联网。
和《最后一课》里的「张潮」不同,「小杨」身上具有更多次世代青年典型的负面特征——
沉迷网络,逃避现实,恐惧社交,情感疏离……
这让不少网友都“对号入座”,把「小杨」作为自己的人生镜像,颇让人心有戚戚焉。
更有心理学家把这种心理现象总结为「小杨型人格」,上节目讲个不亦乐乎。
当然也少不了医学专家的参与,算是把“肾”是干啥用的给老百姓讲了个明明白白。
而混迹于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的流水线工、散工、日结工们,很多也看到了这篇小说。
不过反应倒是挺一致的:“哪个傻逼会为了一部手机卖肾哦!太看不起我们了吧!”
其实就在他们随意的讨论中,一些人的命运被永远地改变了。
……
而在深圳龙华的一个工业园区宿舍里,一个湘西妹子,抱着杂志把小说看了一遍又一遍。
与其他人的想法不同,她脑中只有一个念头盘桓难去:如果当时我再坚持坚持呢……
世上没有后悔药,等她再徘徊在龙华工业区的大街小巷的时候,已经看不见那个带着书卷气的身影了,倒是常看见两个年过四十、不务正业的邋遢大叔,没事就在街头巷尾晃荡。
她想改变命运,却已经不知抓住哪一根稻草了。
……
有人忧愁就有人欢喜,最欢喜的无疑是许立志。
自从6月份在《青春派·非虚构》上发表了自己的诗歌,并引发了巨大的讨论后,他的命运齿轮悄然发生了改变。
先是工厂的领导找他促膝长谈,询问他对工厂的待遇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又耐心地询问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什么规划。
许立志从来没有想过,平日里凶得吓死人的台湾主管,竟然能如此和颜悦色,甚至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他才是对面这个满脸油光的胖子的领导。
年轻的许立志有些诚惶诚恐,像许多诗人一样,他的锋利只在纸上。
不过很快他的待遇就不同了——一纸调令,让他进入了工厂的内刊做编辑,从此不用站流水线,而能坐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吹空调。
甚至就连宿舍都换到了管理区,变成了家电、卫浴齐全的单身公寓。
再次上班,许立志坐在办公桌的电脑前,旁边一个小姐姐正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