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作者已死?(2 / 5)
刚从球场来。
张潮是和王占军一起进来的,一下就看到了满脸通红的徐畅畅,笑着道:“你就是「徐畅畅」吧?《画皮》本来是想留给《青春派》的,但是我看到约稿信里你的名字,觉得是个绝妙的巧合,干脆就给《十月》了。
那时候我刚核对完稿子,再晚十分钟就要给《青春派》发过去了。这要是放小说里,就是俗得不能再俗的巧合——但小说需要讲究逻辑,但现实不需要。”
王占军也笑着道:“这就是‘无巧不成书了’。”
徐畅畅这才红着脸讷讷地道:“我就说嘛,是巧合。——谢谢您对我的信任!”
张潮点点头,表示不用谢,然后就在大家的簇拥下,来到会议室。
会议室的桌子上已经摆满了瓜果梨桃,完全是个「茶话会」,张潮推辞了坐在主位的要求,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说吧,你们觉得《画皮》哪里还有问题?”张潮微笑着问道。
编辑们面面相觑,虽然之前肚子里酝酿了无数问题,但是真等张潮坐在面前,他们又有些犹豫了。
文学理论界有“作者已死”的说法,本质上是认为作品诞生以后其阐释权不完全属于、甚至是完全不属于作者,而是交到了读者手里。
这里的每一个编辑都至少是“精英读者”,甚至有些本身就是作家,他们对《画皮》虽有困惑,但毕竟见解更多,也有些害怕张潮一开口就把自己的理解给否定了。
再联系到张潮那习惯性的雄辩……所以谁先来开头就成了一个问题。
王占军这时候倒不着急了,悠闲地吹了吹茶缸里的浮沫,轻啜了一口热茶,眼睛都不抬,完全把舞台让给了年轻人们。
徐畅畅见前辈们都保持着奇怪的沉默,索性鼓足勇气,先开口问道:“张潮……老师,我想问一问「徐畅畅」这个角色,你是怎么构思的?”
张潮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觉得这个角色怎么样?”
徐畅畅闻言眼神中先是闪过一丝思考的犹豫,不过很快就开口道:“粗读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她拜金、虚荣、狡黠,是个比较符号化的人物,象征您设想的‘未来’里,欲望的集合体。”
张潮微微点头,示意徐畅畅继续说下去。
徐畅畅顿了一顿,说道:“但再读两遍,我又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看法——我觉得她拥有极强的生命力,她那种张扬的欲望和虚荣,只是披在她身上的伪装——
本质上,「徐畅畅」是想通过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积累财富,实现自己跨越社会阶层的渴望。
她身无长物,既不漂亮,也没有什么才艺,更不会经营生意,甚至就连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