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429章 中国科技发展的至暗之日

第429章 中国科技发展的至暗之日(4 / 5)

,那事情说过去也就过去了——至少不会这么被动。

  拖到现在,就算他们肯花钱消灾,人家也未必愿意收钱办事。

  无他,这波热度太高了,关注的人太多,任何“冷处理”都会被公众质疑有失媒体的公正、客观。

  这时候刚刚被训的高管忽然想到了什么,说了一句:“还……还有一个办法。”

  罗宾忍耐住心头的怒火,尽量用和蔼的语气问道:“说说看。”

  这位高管道:“我仔细研究过张潮以往的舆论战案例,发现这个吃软不吃硬,咱们不要和他硬来……”

  罗宾脸色又和缓了一点,心想这才像样,于是点点头,示意对方继续说。

  高管得了肯定,心中一喜,但心知这只是开始,后面的办法一定要跟上才行:“当然,这个不要硬来,不等于咱们向他服软……”

  两天后。

  张潮的燕大师兄,国内第一搜索引擎的掌门人罗宾,写了一份亲自署名的文章,发表在了《经济日报》上,标题是:

  《千度搜索是救生圈,不是紧箍咒》

  【我的燕大师弟张潮把搜索算法描绘成数字时代的“紧箍咒”,这让我想起十年前在华尔街做《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系统时,那些质疑互联网会让人类变笨的论调,其实与今日对算法的质疑如出一辙。历史总是惊人相似,但技术的进步从未因质疑止步——正如2003年千度创立时,我们坚信搜索引擎是连接人与信息的桥梁,而非困住思想的牢笼。

  千度的核心算法原理是超链分析,这本质上是对互联网民主精神的极致体现。每个网页链接都是一张选票,每次点击都是一次信任投票。当张潮担忧算法制造“信息茧房”时,或许忽略了2008年的互联网与2004年的本质差异:中国网民已从9400万飙升至2.98亿,网页数量突破160亿,信息爆炸时代真正来临了。2008年的互联网海洋中,每天新增的庞大数据足以淹没任何个体。试想一位高中生搜索“高考志愿填报”,若无算法基于历年千万考生的搜索行为建模推荐,他或许会在“大学排名”“专业冷热”“就业前景”的迷宫中彻底走失。

  所以推荐系统不是牢笼钥匙,而是信息海洋的救生圈!

  当然,我理解张潮的焦虑,这是基于他这样一位年轻、敏锐的顶尖作家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对社会的崇高责任感。这同时也是千度公司始终重视,并且置于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我愿意用最大的诚意邀请张潮来我们千度公司参观;如果可以,我还愿意聘请他为公司的特别顾问或者培训师,督促、指导我们的业务始终走在正轨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