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439章 番外七:陈欢的面子

第439章 番外七:陈欢的面子(2 / 3)

 看着像单材料,但是有并列或者转折,都可以算双材料。

  这时候用‘从……到……’或者‘无论……还是……’句式概括——

  「从喜欢发问,到看重结论」,或者「无论是喜欢发问,还是看重结论」,都可以。”

  “老朋友”讲得很快,陈骁的笔头都写冒火了,他从来没有想过引用材料竟然可以这么简单。

  “老朋友”继续道:“第二句话,是固定句式——「……都值得我们深思」,或者「都给予我们启示」,或者「都让我们深受启发」;如果是题干反面材料,就把「深思」「启示」改成「反思」「警示」。

  第三句话,是写出中心论点吗?”

  “老朋友”突然提问,陈骁一愣,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过了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道:“是,吧?”

  没想到“老朋友”劈头盖脸地道:“什么是?当然不是!第三句话是‘情境句’,是给作文设定论述情境的!也是固定句式——

  「在这个……的时代里」,中间可以填「充满挑战」「充满诱惑」「瞬息万变」「快速发展」或者其他词,最好能应题,不能应题也没事,这些本来就比较万能。

  然后是第四句,这才是‘中心句’!告诉我,中心句要写什么?”

  陈骁保住脑袋,有些痛苦,又过了一会儿才道:“……按照题目……”

  “老朋友”叹了一口气打断了他,不知道是在感叹陈骁孺子难教,还是感叹县区的教育质量完蛋了。

  不过他很快振作精神,耐心地道:“根据这几年的高考趋势,中心句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题干提了问题的,比如‘是不是’‘能不能’‘会不会’,那就先回答问题,‘能/不能’‘会/不会’‘是/不是’,或者用‘未必’表达中立态度,

  当然,表态不是中心句的全部,后面一定跟上‘因为……’,也就是回答你选择这个答案的原因,这才是中心句。

  比如去年的高考作文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你回答‘问题不会越来越少’,然后跟上‘因为追问是人类的本能’这句原因,才是相对完整的中心句。

  第二种情况,题干让你选立场,那和提问也是一样,先说自己的立场是什么,接着回答选择这个立场的原因。

  第三种,题干直接把主题给你,你也不能照抄,要给这个主题一个具体情境或者实施的主题,例如去年的全国甲卷,「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