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向着暴风的中心进发!(2 / 8)
带领下,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界人士和本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专门前往茅公的陵园拜谒,以表达文学后辈对这位当代文学巨匠的敬仰之情。
晚上的颁奖典礼则空前盛大。
由于张潮会作为颁奖嘉宾出席典礼,并且组委会特地安排了一个环节,让他代表所有获奖作家发言,就放在颁奖环节的最后阶段。
所以各大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赞助的热情空前高涨。
所有人都知道,张潮每次的公开发言,都会成为经典,往往会在社交平台上流传许久,能让自己的品牌标志出现在这些视频或者截图里,起到的传播作用远比主持人报几下菜名有用。
铁宁、刘恒等人看着因为经费充足而美轮美奂的典礼现场,也观众席上乌泱乌泱的年轻人,内心升起了万千感慨。
他们都经历过80年代文学如日中天的盛况,也经历过90年代和21世纪初无人问津的窘迫。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中国文学就要落寞下去的时候,张潮的横空出世不仅将它带回了舆论的中心,甚至激发一代年轻人对文学的热情。
与当初「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虚假繁荣”不一样,张潮将年轻读者的视野从「青春文学」「伤痛文学」延伸、扩展到了更丰富、更深远的文学类型。
他还重新激活文学期刊的销量——1990年以后,有哪个纯文学杂志能想象自己的单期销量能超过50万份,甚至100万份?
但是张潮就让这个奇迹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写到这里,瞥了一眼手机,发现《小说选刊》杂志申请注销了……)
销量背后,是一颗又一颗重新,或者开始对文学抱有兴趣的心灵。对于中国文学来说,也许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此刻张潮就坐在离他们不远的嘉宾席上,一身正装,神情放松地和身边的朋友聊着天。
主舞台的灯光亮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正式拉开了帷幕。
不过与寻常颁奖典礼不同的是,大部分人并不关心颁奖的流程、领导的发言和获奖者的感言。
大家翘首以盼的是,最后那个环节。
甚至就连那些获奖者也都默认并接受了这样的“不公平”,纷纷缩短了自己的发言,迟子建还幽了张潮一默。
晚上9点整,张潮终于在“千呼万唤”当中,站在了麦克风前面。
看着头顶璀璨的灯火,看着嘉宾席、观众席那上千双期待的眼睛,张潮一阵恍惚——他仿佛回到了2004年1月那个午后,他盯着镜子里那张年轻得过分、熟悉又陌生的脸盘的时刻。
但是现在没有时间让他多想了。
待掌声停歇,张潮说出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