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访谈·下(4 / 8)
时,他没想那么多。
瞧见天是蓝的,我就随手写了下来。可这段话到了读者或者一些学者那,就会被解读成什么....反应作者心态啊,或者是作者在隐喻之类的。
上学时候我觉得这种阅读理解真的是在脱裤子放屁。特别想揪着出题人的面,然后把作者叫过来.....来,咱们三方对峙一下,这道题,你当时写天这么蓝的时候到底怎么想的?你给我好好说说!凭什么给我的卷子打0分.....““
“哈哈哈哈哈哈....“
场中,欢笑声再次响起。
而许鑫也用一种很古怪的笑容耸耸肩:
“但后来.....可能是随着阅历的增长吧,我发现.....所谓的艺术,其实本就如此。
我们做的阅读理解,也不是在过度解读,而是希望探寻到更符合自己心中对于这段话定义的那种解释。
艺术多样性的魅力,不就来源如此么?一万个哈姆雷特心里有一万个哈利波特.....““.?“
“.??““..???“
有些绕的脑筋急转弯在众人的眼里刚刚流露出愕然时,幽默便再次爆发出了哄堂大笑。
而在这笑声中,许鑫的声音化作了平静的叙述:
“所以你瞧,就是如此。导演既然因为作品而成名,那么就不要轻易撕掉自己这层神秘的面纱。靠作品成名,那么想解读,就去作品里解读就可以了。
我们借作品表达我们的潜在思想,大家靠自己的主观思维来解读我们的作品。因为艺术是主观的,不是么?
在解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人和你抱着同样的想法。你们互相吸引,结成同好。甚至说夸张一点,你们还会奠定学派的根基.....红学不就是这么来的么?
但更多的,我觉得是大家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比如你喜欢我的电影,是我的影迷,我出了作品你就会去看。而看完后,无论好坏,都装在了心里。
遇到同好,讨论一番。别人要是对你毫无感觉,你也可以处之淡然。而当有一天你不喜欢我的电影时,咱们本就是结识于微末,萍水相逢,现在缘分尽了,索性相忘于江湖。我觉得这同样是一种浪漫。所以....“
他对着所有人摆摆手:
“不需要仔细去探究谁的成名史,也不用去特别关注导演的私生活之类的。既然结缘于作品,那最终还是要依靠作品说话的。我觉得这就是一种天朝式的浪漫....
当然了,这一切也有个前提,或者说追逐梦想的前提,是得能先吃的上饭。但这在有些人那又和妥协挂钩,与自己心中的梦想背道而驰。所以,还是那句话,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