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 第642章 王硕“死”了

第642章 王硕“死”了(4 / 9)

  “诶,王颖。”

  “……”

  杨蜜顺着老公的话分散了一下注意力。

  然后就瞧见了孙红镭后面的“伴娘”。

  确实是王颖。

  在和王斯聪认识前,她刚结束了这部电影伴娘的镜头。

  再见“旧人”,原本内心应该毫无波澜才是,可……原本那股令人作呕的味道,再搭配这么一个玩弄人心,伤害自己朋友感情的婊子……

  冯导的“巨作”,此时此刻在她眼里已经定了性。

  一部充斥着浮躁、喧哗、处处显露着“高人一等”,却又唯利是图的呕吐物,在不停散发着自己的恶臭味道。

  这……不应该是京圈的东西。

  京圈的讽刺,逗贫,理应是一种用荒诞现实,为底层人民呐喊,喊出他们无法发出的声音的戏谑。

  京城的文化,更应该是作为全国的文化精神先驱者,在每一个时代不说引领……但至少能提供一份借鉴思考的自省。

  燕京人的逗贫,更像是苦中作乐的那份无奈与自我排解。

  又应该像是皇城根下的野草一样,在青砖红墙之下蓬勃生长,用顽强的生命力展现出自己的生生不息。

  可……

  冯大导演的作品,却让她这个燕京人感到……很不自在。

  虽然电影才刚开始,但作为演员,她已经有了一种预感……

  或者说察觉到了这个剧本主题基调的“高高在上”。

  那种隐隐散发的优越感……

  让她很不舒服。

  不应该这样。

  如果是外地人,或许他们没资格评价咱们当地人的风貌身骨。

  可作为本地人,她有资格这么讲。

  你不应该这样……

  王硕老师……你最爱的作家可是老舍,我小时候在报纸上真的看过您在采访时,说过那句“我就是看不惯知识分子的精英主义骑在我脖子上”的话语。

  您代表的,是一种反叛精神,一种替我们拨开云雾,辨别真伪的“混不吝”的顽主态度。

  您……现在怎么也变成这样了?

  她不解。

  甚至有些难过。

  因为燕京的80后孩子,有几个,在90年代,他们青春期的时候,没崇拜过王硕?

  是王硕笔下的痞子、无业青年等等一系列放浪叛逆的边缘人,像包括杨蜜在内的孩子们展现了在时代变革的大潮流下失去了传统信仰的社会阶层,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更是用他们混乱的价值观与复杂却断层的精神,假意左证,帮这些孩子们启蒙如何去“反证”、如何去“学好”。

  我们如此崇拜的您……

  甚至您被封杀的时候,我们还为您表达过不公平与反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