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玻璃(2 / 3)
回到家中,李正简单做了几个菜。
一家子简单吃了几口。
小兕子和李治早早的来吃了饭,吃了便走。
来得最早吃得也最快。
李丽质和徐慧则来得比较晚。
李正对付了几口也要接着去做实验。
一个人吃着饭菜,李丽质问向徐慧,“这些日子李正都在忙什么?”
徐慧回道:“也不是很清楚长安令要做什么,应该是在为下一次去吐蕃做准备吧。”
李丽质吃着饭菜点头,“最近坊市有几家商户要合并经营一下,我们今天把他们的账目都算清楚,以后的调度上可以方便一些。”
徐慧点头,“明白了。”
李丽质又说道:“武媚回来了吗?”
“说是明日就可以到泾阳。”
吃完了饭,李丽质又开始了忙她的事业。
李正来到铁大的铺子开始准备烧制玻璃。
铁匠铺的是用来锻铁的,用锻铁的火力来烧制玻璃完全没有问题。
锻铁经验也算是老道的铁大,看到李正拿了一些和沙子要烧,一时间有些傻眼了。
“长安令,这个沙子也能煅烧吗?”
“当然能了。”
说完李正便把沙子倒在火炉上。
玻璃的主要材料构成就是石英砂、硼砂、硼酸、重晶石、碳酸钡、石灰石、长石。
其中不同的成分造成锻造出来的玻璃透明度不同,品质也会不同。
那时候刚从长安书舍被赶出来,烧制出来的玻璃实际上也算不上是玻璃,更像是一种玻璃的半成品结晶体。
玻璃的最早记载是在四千年前古埃及文明就有了。
只是一种小小的玻璃珠。
中原也有类似的记载,山火之后山上就会出现一些半透明的结晶体,这些都是玻璃烧制的线索。
到了后世人们就开始用海里的沙子来烧制玻璃。
很碰巧的是几个西方人在海边埋锅造饭,烧完了饭之后,就发现火堆下面有一些亮晶晶的结晶体。
后来他们发现只要用石英砂和天然的苏打就可以烧制出玻璃球。
这些人也靠着玻璃的烧制方法大赚了一笔。
那时候的玻璃还不是透明的,更多的是不透明的琉璃。
到了中世纪,有色的玻璃就成了工艺品,西方人的窗户上会有很多颜色各异的玻璃。
其实就是玻璃在烧制的过程中加了一些东西而已,就成了有色状。
铁大,铁二,铁三,铁家三兄弟不明白为什么烧沙子,不过他们还是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