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这个影帝只想考证 > 第977章 来了个奥斯卡评委

第977章 来了个奥斯卡评委(3 / 5)

欧洲三大,要么是奥斯卡。”

  “其实我也不太清楚电影到底适合奥斯卡,还是戛纳,柏林过于偏重时政,威尼斯我已经拿了。”

  “判断的标准很简单,三大走的是‘小众精英路线’,而奥斯卡有一个庞大的投票团队——选票发到电影学院下面五六千人手里,无记名投票。

  你想啊,所有学院成员,都有投票权,五六千人的采样范围,决定了这是一个大众口味的奖项。

  而大众,在一定程度上,是拒绝艰涩、古怪和个性的。所以有人打趣地说,奥斯卡走的是‘大众屌丝路线’。”

  顾常威比郝运多的也就是经验了。

  刚成为奥斯卡评委那几年,他还蛮激动的,把奥斯卡研究了个彻彻底底。

  但是跟着玩了几次,就发现这是一个米果电影专属的游戏。

  华夏电影是没可能了。因为奥斯卡评委年龄普遍较高,对华夏电影仍有偏见,所以华夏电影要得到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必须要比其他影片高出一大截。

  例子就是当年陈楷格父子的《霸王别姬》获遍大奖,走到奥斯卡跟前,好几个评委说,《霸王别姬》已经不需要奥斯卡的肯定了。

  郝运另辟蹊径,他跑到好莱坞去拍电影了。

  似乎是想先用米果电影拿到好莱坞的地位,再走中外合拍片的路子。

  顾常威站在一个前辈的角度,乐得看他折腾出些名堂。

  说不定就走通了呢。

  “还挺让人头疼的!”郝运叹息。

  于是,顾常威这个奥斯卡评委,就给郝运详细的科普了一下这里头的一些东西。

  什么叫奥斯卡前哨站和风向标。

  电影上映之后,就可以照这个方向去努力了。

  还有什么是奥斯卡的本质。

  奥斯卡从一开始就带有这样的初衷:建立票房以外的另一套评价体系,为艺术加冕。

  还有奥斯卡的评奖原则等等。

  郝运还真学到了不少东西,看顾常威说的口干舌燥,还约定了下次继续聊。

  郝运必须要决定出来,《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主攻欧洲三大,还是去试试奥斯卡。

  欧洲三大的每一家郝运都拿过奖,他有一定的信心。

  奥斯卡就没把握了。

  如果真的想挑战奥斯卡,那绝对是噩梦级副本。

  郝运必须要想办法为《海边的曼彻斯特》造势。

  联合派拉蒙是最佳的选择,就是不知道派拉蒙愿不愿意尽心去帮忙。

  实在不行,可以把发行权给派拉蒙。

  进入两千年后,派拉蒙就不太行了,只在2008年凭借和米拉麦克斯共同制作的《老无所依》拿到了一次小金人。

  相信他们应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