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太子的坎儿井(4 / 5)
秋雨来得早也比以往更久,便提前开始蓄水了。”
从渭河上游的泾河接入水,一直引入坎儿井内。
许敬宗打开一个地道,有台阶往下走一直通往地下的坎儿井内部。
这道坎儿井一共两百丈长,李承乾心里盘算着,整条沟渠大概七百米。
走入矮小的地道,再往地下走,内部宽敞了很多,有一条沟渠一直通往蓄水池,蓄水池放水便可以灌溉田地。
坎儿井的下方就是地道,这个地道中间便是一道沟渠,沟渠的水自西向东,从渭水上游引水入沟渠。
李绩皱眉看着上方,地道的上方是一个个的竖井,上方可以丢下水桶,水桶便会径直掉落沟渠中,从而给上方取水。
李承乾感受着这里的凉意又道:“这里也可以是个避暑的好地方。”
这项工事从夏天一直进行到了现在的深秋才建成,许敬宗召集了五百民夫,就是这么挖出来的。
李绩看着笔直的地道,不解道:“是如何修得这般笔直?”
许敬宗解释道:“其实很简单,这还是太子殿下根据典籍中得知,只要拿着一个油灯对着自己的影子挖,多半不会有大错,再用木杆悬挂看看高低便可以了。”
“这里也可以藏匿兵马。”
李孝恭当即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李绩颔首道:“确实可以,如果这个地道四通八达,便可以设置伏兵,从竖井爬出去就可以了。”
用将领的目光来看,便可以看到行军打仗的用处。
但对于民生用途来看,灌溉价值很大。
当然了,现在的关中水系还是发达的,所谓八水绕长安,这种坎儿井并不能适用关中其它地方。
也就是应对灌溉荒地还需要特定的地理条件,当年修建了郑国渠之后,能够开垦的土地也就更多了。
从地道的另一头走出来,便是渭水上游的河畔,这里的水流更湍急,泾河的一路与渭河汇聚在一起,只不过秋雨过后河水很浑浊。
走回泾阳县,李承乾低声道:“来年多种一些树吧,就在这河边。”
上官仪应声道:“喏。”
到了河边之后,众人看着太子殿下脱了靴子,将衣摆提起收在裤腰带,走入浅水滩,开始抓鱼。
宁儿站在岸边道:“殿下,入秋的河水很凉。”
“无妨。”李承乾抓起一条巴掌大的草鱼,笑道:“看,这泾河的鱼可真够笨的。”
看着殿下还有童真的模样,听到殿下笑声,李绩也跟着笑了起来。
李孝恭干脆也脱了靴子,道:“老夫也来!”
李绩板着脸道:“老匹夫,一把年纪还跟个孩子似的。”
对方的数落李孝恭充耳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