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父皇的权力巅峰伊始(4 / 5)
“有!”侯君集的语气很平静,他沉声道:“臣押解吐谷浑可汗之子来长安,他可以作证!”
李承乾狐疑地看着这个神色平静的大将军,再用余光看了看父皇。
魏征道:“请陛下召见伏允之子,当殿对峙。”
李世民颔首示意召见。
随着太监又一声高呼,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被押到太极殿,他赤着还沾有黑泥的脚,在殿内跪下,黑中泛黄的头发乱得像鸡窝。
这个伏允的儿子跪拜道:“罪臣拜见天可汗!”
他的声音很大,整个人拜伏在地。
魏征质问道:“侯君集是否杀了你们吐谷浑的降军?”
伏允的儿子拜倒在地上瑟瑟发抖,他鼻子与脸几乎贴着地面,回道:“是族人降了之后又反叛,大将军几次劝告,几次劝降,他们不听,大将军还过问罪臣,都是族人顽劣,让唐军蒙羞,罪臣万死难赎。”
听着像是提前准备过的话,李承乾便没了兴致。
最后皇帝罚了侯君集禁足一个月反省,赐还伏允的儿子慕容姓,从此叫慕容顺,往后居住长安,留四方馆入学。
朝局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这里发生的一切都是皇帝想要的结果。
帝王手段在这个太极殿,在朝堂上会被无限地放大。
吐谷浑与大唐的战争,到了现在留下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欢喜的结果,这也是皇帝想要的结果。
直到下了早朝,李承乾揣着手蹙眉走出太极殿,耿耿于怀,其实这件事应该,大抵上再处理一下,能够有更好的结果?
再怎么说,即便是侯君集做得有些过分了,皇帝还是罚了他的圈禁,并且命他反省思过。
不论是面子,道理,赏罚分明,还是关于道德与公平,都给足了。
天可汗依旧是个受四夷臣服,受人爱戴的天可汗。
至于吐谷浑战场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怎么收场的也就不会有太多人在乎了。
一件事要在史书上记录详细是很难的。
感受到父皇能将朝堂全局掌握在手中的强大手腕,这位父皇终究是强大的。
至少经历了武德到贞观的过渡,再到贞观这几年的沉淀,直到现在贞观七年,越来越多的老臣离开朝堂。
其实从那时候开始,房相执掌朝政,长孙无忌,魏征悉数占据关键的位置。
父皇的大手已经完全掌握朝堂,也正是这位皇帝权力最鼎盛的开始。
至于今天的结果,李承乾又觉得好像也没什么不能理解的。
“承乾,你来啦。”
听到爷爷话语声,李承乾拿起武德殿前的弓,道:“孙儿又来练箭术,打扰爷爷了。”
李渊满不在乎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