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六十四章 傻呵呵的世道

第六十四章 傻呵呵的世道(3 / 5)

慢慢地殿外的雪花比雨水更多了,回道:“那都是房相与舅舅在一旁教导。”

  李世民搁下手中的笔,放松了一番腰背,道:“给太子准备桌椅笔墨,再将这些奏章拿去批复。”

  看着三两个太监抬着一张长桌放在了父皇桌子前,与父皇的位置相比稍稍低了一些。

  倒上一碗茶水,李世民灌了一口道:“你看看这些奏章。”

  李承乾坐下来,看了看眼前堆积成高高的奏章,打开其中一份看到的是潼关修建河道工事的奏章。

  今年夏天的时候,就听徐孝德说过潼关黄河水位下降的事。

  修建官道的事他还参与过一部分。

  再看这份奏章,原本潼关就是关中与崤山的重要关口,黄河水位的下降导致原本的河滩成了一条新路,而这条新路也导致了潼关原本的地理位置优势产生了变化。

  奏章中,潼关的三县县丞以及现在的地方卫治理卫府治军将领问询朝中。

  中书省给出了三个方略,无外乎增设外城,或者是修建河堤,再有官道建设城廓。

  其实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用的,但从成本上来看都不太合适。

  李承乾对一旁的太监道:“有现在的潼关地图吗?”

  一旁的太监抬眼看向陛下,等到陛下点头之后,老太监递上一张图。

  李承乾看着地图上,现在的潼关样子是原来的潼关经过前隋时南下迁徙形成的,现在坐落在黄河边,成了关中通往函谷关,出崤山的咽喉之地。

  传说修建潼关的人是曹操,而且曹操就是在潼关,差点死在马超的箭下。

  这些有趣的典故如今还依稀记得。

  当年杜甫记述过潼关,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便也说明了潼关城险要,以及扼守关城,便有一夫当关之势。

  要应付这种奏章对自己这个大唐祥瑞来说……太简单。

  根据种种典故,以及地理位置的变迁,这根本就是开卷考。

  在黄巷小道要道口修建城廓,建设关隘,切断要道。

  这个关口不用多大,只要能修建个三丈左右高的小关口便可以扼守要道。

  如此一来成本也就降低许多,也不用因关城迁徙,导致大兴土木而忧虑。

  唐朝对潼关的第二次改建还是杜甫那个时期。

  以至于现在,李承乾有一种自己参与进历史建设的感觉,只不过将这个建设提前一些。

  潼关对于李唐王朝来说十分重要,涉及潼关的事就不是小事。

  李世民端着碗喝着茶水,目光看着儿子已批完了一份奏章,并且还是头疼的潼关的奏章。

  皇帝身侧的老太监知晓陛下的目光,便将太子批阅奏章的奏章拿给陛下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