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给太子的封赐(4 / 5)
送到中书省,老夫也才知道。”
往中书省内看了看,忙碌的官吏依旧不少,老师与舅舅,还有郑公三人都不在。
下朝之后便跟着父皇离开了,看来这道旨意就是他们商议下来的。
领着三人走入中书省,这里的官吏纷纷行礼。
见太子桌前的卷宗与奏疏有些凌乱,许敬宗收起他的袖子,双手迅速且麻利殿下地整理好,而后恭敬却迅速地站在一旁。
李承乾坐下来道:“最近洛阳那边的消息有送到吗?”
许敬宗道:“回太子殿下,潼关的仓库都修建好了,货物集散已开始运作,这两月就会有成效。”
李承乾颔首。
颜勤礼道:“洛阳那边的建设还是有马御史在主持,有三座最大的作坊还在兴建肥皂作坊,酱油作坊,造纸作坊,其余还有十三个作坊正在兴建,调动人力有三千人。”
“杜荷打算如何卖纸?”
颜勤礼回道:“说是一尺纸三十钱。”
李承乾吩咐道:“一尺新纸二十五钱,回收再造的纸十钱。”
听到这个价格颜勤礼先有犹豫,回道“臣回去之后就告知杜荷公子。”
李道宗递上一份奏章,道:“殿下,这是河西走廊的市税。”
李承乾翻看着奏章,从去年冬天到如今河西走廊上缴的市税以及各类商铺的出售,各类市税加起来有三万贯。
这个规模与预想的还是少了。
看到太子殿下的神色不悦,许敬宗道:“殿下,现在西域与突厥人都不用文书来互市了,他们带着牲畜与皮毛都去河西走廊交易,有人问是不是可以将互市的关口放在高昌。”
李承乾看着账册,低声道:“现在杜荷手中的银钱应该不多了吧,他在洛阳投入了这么大的本钱。”
许敬宗回道:“确实如此。”
“杜荷宿舍建设好了吗?”
“完工了大半部分,现在住着三百户人。”
“商贾都是急于扩张的,可我们朝中行事不能如此。”李承乾看着眼前三人,接着道:“根底不够厚实,产业规模不够大,做事要循序渐进,高昌的事先搁在一边,将潼关与洛阳的建设任务打扎实了,并且等产业规模扩大之后,至于高昌,最近三年就不要去想了。”
“喏。”
三人齐齐行礼。
许敬宗与颜勤礼先离开了,李道宗还站在原地。
李承乾道:“皇叔,近来京兆府的人心有些浮躁了。”
李道宗叹道:“他们作出功绩,就急于要更大的功绩。”
“但也不能急功尽利,否则就会吃教训,平日里皇叔多压着点这些人的心思。”
“老夫明白了。”
李承乾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