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明智的对手(2 / 5)
忽然有鱼上钩,李世民提起鱼竿钓起一条硕大的鱼,笑道:“钓鱼之法,如此精妙,朕受益矣。”
父皇又有些笨拙地想将鱼从钩子上取下来。
李承乾看得着急抓过父皇的鱼线,轻巧地就将鱼从钩子上取下来,而后放入一旁的竹篓中。
重新将鱼线抛入河中,李世民咳了咳嗓子道:“京兆府的那篇文章是你做的?”
李承乾摇头道:“儿臣写的提纲,让颜勤礼写的。”
还想与父皇解释,又不想继续说了,这种文章要是自己来写,说不定又会写成另外一幅模样。
“现在长安坊民对吐蕃人同仇敌忾,都是因这篇文章。”
“父皇此言差矣,是父皇励精图治,才有如今臣民归心的盛况,与儿臣的文章无关。”
李世民轻声一笑。
“儿臣还看了河西走廊的奏报,现在吐谷浑地界内的牧民活得很好,比当年伏允在位时更好,因唐人不会抢他们的女人与孩子,也不会拿走他们的羊群,恭贺父皇,如今吐谷浑人与唐人是一条心的了。”
岑文本暗自思忖,且不说吐谷浑的事,河西走廊建成之后,皇帝对西面的局势稳定自是有信心的。
李世民问道:“关中各县真能拿出三万石粮草?”
“送出去了,而且兵部也核对过了。”
“朕还以为你快要将各县的官仓粮食抽调一空。”
李承乾望着远处的麦田,叹息一声,“这些都是各县组织乡民捐来的,各家出一斗,或出一石,量力而行,都是自愿的,京兆府从未有这种吩咐,各县的县令悉数将粮食送到了。”
言至此处,岑文本行礼道:“陛下,人心如此,臣为大唐贺。”
父子说笑间,皇帝稍稍抖擞,神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自信,这个自信是儿子给的也好,是关中各县给的也罢。
松州一战验证了一件事,如今的关中已达成了臣民一心。
如此人心,就算是朝臣也能够感受到心中有一股力量,当众人团结一心,没有什么困难可以打倒这个帝国。
如果此战大胜,民心更会凝聚。
由此,岑文本一直坚持,京兆府治民方略向来是正确。
李世民反问道:“如果这一战朕不打,你又当如何?”
李承乾皱眉看着河边,道:“没想过,儿臣对兵事懂得不多,可儿臣以为这一战与高昌不同,高昌一战是在出征,松州一战是为保卫,意义不同。”
“也正如朝中诸将所言,此战大唐必要立威,要给宵小之辈看看。”
京兆府的文章不仅仅在关中各县传播,也被人送去洛阳,或者是现在就要打仗的松州与河西走廊。
有多数淳朴的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