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生不逢时的人(4 / 5)
:“太子殿下怎么没让你在左右?”
褚遂良手中的笔忽然停顿,又道:“还有这么多要事需批复,殿下自然不会让下官耽误。”
岑文本忧心道:“朝中,奉承攀附之风不可助长。”
张行成颇为认同地点头。
褚遂良搁下笔,拍案道:“谁奉承了!谁攀附了!”
岑文本道:“老夫随口一说,褚侍郎不要动怒。”
休沐期间,只有三个人的中书省还能吵起来,刚走远的李承乾无奈摇头。
昨夜,李泰被父皇召见之后,他没有回他的魏王府,而是急匆匆又去看淤地坝修建的情况。
李承乾坐在车驾中,看着沿途的风景,官道两侧有不少卖葡萄与买葡萄的人。
还有一车车的货物正在运往潼关与洛阳。
现在关中依旧以主张生产为主,增加就业岗位为发展要领,除了农忙的时候,多数时候各县的县民都在作坊里劳作。
当京兆府的理念传到长安十二县也还算好,可传到了偏远的乡县,就成了另外一个理念,成了一种消灭闲汉的手段。
意思就是各自县里的闲汉不能太多,将这些闲汉全部丢入作坊里干活。
巩固了各县的治安,也增加了劳动力。
所以当中枢的政令下达到各县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到底是殊途同归,他们用自己较为擅长的理解方式,来理解京兆府下达的政令。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偏远的乡县很难理解治理上的长篇大论他们不一定能听懂,可换一种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就能够快速地执行下去。
这都是在实践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应该时常拿出来想想,让京兆府的人好好反省,为什么这些乡县的文化水平停滞不前。
就算是支教,那也不是立竿见影。
李绩赶着车道:“殿下今天想去哪里?”
“父皇又说起了修建夏宫的事,去龙首原看看吧。”
一路上,李绩说着关于龙首原的故事,比如在坊间传闻中,有一条黑龙去渭水饮水,这条黑龙在龙首原停留的行迹就成了龙首原。
马车走得不快,李承乾从被风时而掀起的车帘空隙中,时不时就能看到外面的风光。
行到龙首原,李承乾就在这里见到了一位老人家。
很长一段时间了,袁天罡一直是钦天监较为神秘存在,好几次去都没见到他老人家,要不就是他老人家闭目盘腿而坐。
须发皆白的袁天罡穿着一身粗布衣裳,深绿色的外衣有些厚实,老旧的衣裳还有密密麻麻的起球。
李承乾走到近前,也看着龙首原这一处高坡,道:“李道长说,袁道长要等到今年入秋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