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玄奘的一波三折(4 / 5)
到逻些,看着他进入一处寺庙,也将经书交还。
松赞干布站在寺庙前,神情很失落,极为地失落。
“唐使又来了。”
听到一旁的勇士话语,松赞干布再一次见到了愤怒的冯德遐。
“赞普!你又要放他走,又要杀他,现在又留下他,你究竟是要如何!”
寺庙外,冯德遐大声道。
松赞干布笑着道:“这一次是玄奘主动要留在吐蕃的,我没有强迫他。”
“你!”
“劳烦唐使回禀他们,就说玄奘愿意留在吐蕃,等他将这里的事办好,我会放他回去的。”
冯德遐观察着这个赞普的笑容,咬牙切齿接着道:“好,赞普的手段,我领教了。”
松赞干布苦笑不语。
接连半月,玄奘每天就吃一碗青稞,每天醒来之后就给吐蕃人讲经,就这样持续了这些时日。
这一次玄奘第三次向松赞干布告别。
第一次是他从泥婆罗来到了吐蕃,第二次是帮助吐蕃开凿了佛窟,第三次便是现在。
松赞干布深知留不住玄奘,他递给玄奘一件衣裳,道:“这是吐蕃人的衣裳,希望你能留下。”
玄奘也回赠松赞干布一卷编译好的经书。
此来吐蕃,玄奘帮助吐蕃修凿了佛窟,编译了经书,这一次他跟着冯德遐又一次踏上了归途。
这一次没有吐蕃勇士跟着,也没有半路上的伏击。
玄奘骑在马背上,他低声道:“世人是很有意思的,当我一无所有地前往天竺时,有很多人想要我的性命,当我从天竺回来之后,他们却想要我的经书。”
冯德遐道:“你应该庆幸,现在的唐军很强大。”
玄奘念了一声佛号,闭上眼沉默不语。
与玄奘相处这么久,冯德遐极为讨厌玄奘的做派,他是一个相信世人皆善的人,他相信松赞干布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一个劝全天下人善良的和尚,就像是一尊活着的佛。
冯德遐不这么想,他觉得松赞干布之所以会放过他,是因他若继续为难玄奘,对他这个赞普名声不好。
于吐蕃来说,天竺王与泥婆罗人对吐蕃的态度很微妙。
天竺王放过了玄奘,泥婆罗人也放过了玄奘,若玄奘真心实意愿意留在吐蕃,那就也罢了。
可若是吐蕃为难玄奘,这对将来的吐蕃来说只有坏处没有好处,更会失去泥婆罗这样的盟友。
冯德遐习惯用局势来判断敌人。
而玄奘却用佛心来判断人。
一路就快走到了青海地界,在这里的牧民也围了上来,牧民的孩子们纷纷围着嬉笑。
玄奘还看到了那天夜里照顾他一夜的那户吐蕃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