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梦中惊坐起(2 / 5)
即便是现在中原再一次大乱,有着关中的厚实基础在,大不了再一次征讨。
关中基本盘稳定,以及在大后方还有河西走廊与松州,西域的建设,李唐王朝的根基所在便就此扎稳了。
而这个根基十分的富有。
李承乾翻看着奏报,其实关中的人口还可以再往上走一步,哪怕是增加到五百万,七百万。
有了人才会有建设,若是人都走了,也就被抛弃了。
因此还要继续发展,还要继续建设。
有一个确切的好消息,河西走廊以西的戈壁种了十年的树,那些被发配西域的罪犯以及吐谷浑的牧民,种了一片十分广袤的胡杨林,再过几年,这片胡杨林可以一直种到沙州。
这是一个令人无比振奋的消息,这个成果并非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在这十年间,持续不断地有人在戈壁种树。
以往让他们种树还需要花费肥皂,当高昌城被唐军攻破之后,便不再给肥皂,而是用马儿与骆驼与种树的牧民交换。
如今整个西域都是大唐的,骆驼马匹要多少有多少。
“太子殿下,御史马周来了。”
李承乾搁下奏章道:“让他进来。”
马周走入殿内行礼,先是看了看太子的神色,道:“今日太子的心情看来很不错。”
“孤听闻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值得高兴。”
马周行礼道:“臣倒是听说了一件扫兴的事。”
李承乾道:“但说无妨,近来扫兴的事也够多的。”
马周禀报道:“听闻赵国公下令,调集山东博州各县的官吏前来洛阳述职,其中有三成的县官响应,其余各县则是称病推诿,可有此事?”
“有的。”
这也正是舅舅觉得博州之事棘手所在,但换作自己的立场来看,舅舅的处置还是太过稳重。
马周接着道:“臣便是山东博州人士。”
原来要整治的博州是马周的老家,李承乾有些恍然。
“臣出身贫寒,家中那是博州的贫农,臣年轻时跟随常何行事,后经陛下重用,如今博州诸多乡里皆闻臣官拜刺史,又得知赵国公如此查问博州,便来书信询问臣。”
看太子喝着茶水神色平静,马周又道:“若殿下要查问各县,臣可以书信一封,助殿下查问博州各县,只是各县县官也有尽心尽力治理之辈,更有骄纵蛮横之人,但这些县官即便是来洛阳。”
“听他们述职,听治理情形如何,也不过是一面之词。”
李承乾道:“所以孤让上官仪,李义府,还有稚奴与慎弟去了一趟博州,你放心若是治理得当的县官,孤会将他们放回继续任职,若不然罢去官职,重则论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