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三百五十二章 漫长的辩证

第三百五十二章 漫长的辩证(3 / 5)

好利用这位当世大儒。”

  苏婉默不作声地坐在一旁,倒上一碗茶水。

  以往的崇文馆看起来就像是个临时的官邸,崇文馆建立有七年,这七年就一直是这个样子。

  虽说人手很多,但一直没有一个正式的工作。

  很多时候都是一边主持支教,一边协助京兆府,长久这么下去,很浪费崇文馆的资源。

  河北对崇文馆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崇文馆就可以成为大唐的书籍印发地,并且还有权威大儒主持,借此培养出一批人,能够专心经营崇文馆特有的学识。

  至少这对帝国来说,需要这么一个人。

  朝中不缺纸张了,缺少对未来有用的书籍。

  洛阳的大雨又持续了三天才停歇,当大水退去之后,洛阳京兆府开始了与乡民共同整理房屋,以及清理路面,做好防疫与水灾之后的治理。

  主持之后河北诸事的舅舅安排了两百个官吏,前往河北进行治理。

  洛阳晴朗了几天,大水也终于平稳了,李承乾走在洛阳城外,看着褚遂良送来的书卷。

  “殿下,这是谷那律老先生整理出来的第一卷书。”

  李承乾道:“支教的事可都安排下去了?”

  “回殿下,河北各州府都安排了崇文馆的支教夫子。”

  李承乾感慨道:“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褚遂良不置可否地叹息。

  以往不觉得支教的支出是一笔巨大的负担,但是因为当时的支教规模并不大。

  但现在崇文馆的支教范围扩展到了河北各地,负担顿时大了许多。

  关中地处华西,河北地处华北,东临渤海,南接山东与河南,十一个州府,以前的河北又叫冀州,放在以后就是京,津,冀要地。

  河北,既是父皇东征的后方,也是稳定中原形势的要地。

  这个时代还是缺少人才的,现在李承乾有点理解了,父皇的那句天下英才,尽入吾彀。

  想做一个英明的皇帝,需要有太多的人为社稷献上心血。

  就如李丽质近日来查看的河北各地的卷宗,如果将战争的动员能力当作生产力。

  那么如今萧条的河北就能在短时间能有起色。

  大水过后,还有不少官吏走在洛阳周边,他们在组织乡民,在维持秩序,让大雨过后的洛阳能够更快地恢复生产状态。

  护卫在前方的柴哲威快步走来,他递上两只梨,道:“殿下,这是乡民进献的梨。”

  李承乾拿过这两只,抬眼看去就见到几个乡民正在朝这里行礼。

  柴哲威道:“这些乡民感念太子殿下治理洛阳,献上此梨,说是这梨一定比关中的更好。”

  李承乾咬下一口梨在口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